土木工程拓展署为善用新发展区土地增加房屋供应量,继之前提高古洞北及粉岭北新发展区住宅地的密度及高度外,日前又建议将洪水桥新发展区内11幅公营及私人住宅用地的地积比增加8.3%至23.6%,以及放宽部分土地的高度限制,令相关土地的建屋量增加至26862个单位。
由于特区政府之前已提出,为增加土地房屋供应,应对中长期房屋短缺问题,可提高新发展区内公营及私人住宅用地的住用地积比最多各增三成及二成。根据此政策方向,该署向城规会提交的申请文件显示,11幅土地中,有9幅是作建公营房屋用途,现时地积比为5.5至6倍,现建议一律提高至6.8倍;2幅私人住宅用地的地积比则由现时6倍,增至6.5倍。另同时申请放宽当中4幅公营及私人住宅地的高度限制,由主水平基准之上120至160米,增至135至175米。
公营单位占2.42万个
在新建议下,占地约200.94万方呎的9幅公营房屋用地,总可建楼面约1369.38万方呎,料提供24267个单位;占地约30.26万方呎的2幅私人住宅用地,总可建楼面约196.7万方呎,料可建2595个单位。而11幅土地料可建51幢楼高35至51层大厦。
此外,公营房屋发展内的部分基座楼面须作社会福利设施用途,故该署现为公营房屋发展的非住用平台,申请容许建商店及服务行业、食肆、学校、办公室、教育机构、场外投注站、娱乐场所、私人会所、可循环再造物料回收中心及训练中心等用途,以便将来能更灵活使用有关楼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