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毁誉参半的帝王,诟病他的人说他大杀功臣,严刑峻法,称赞他的人说他驱逐胡虏,复我中华,是一代贤君,比如我们的毛爷爷就说“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君主,为什么说洪武一朝,是历史上人们做官意愿最低的一个时期?他又是如何对待贪官污吏的呢?
朱元璋
朱元璋是中国历代开国帝王中出身最差的一个,他大字不识一箩筐,既没有钱,也没有什么势力,赤手空拳靠自己过人的胆识开创了大明帝国。
朱元璋年轻的时候讨过饭、当过和尚,虽然很不正宗,但毕竟尝过最底层百姓的艰难困苦,所以等到他当了皇帝,对手下的官僚,有着深深的不信任,甚至是敌视和憎恨,而对底层百姓则有着天然的同情。两种因素加在一起,便导致了朱元璋称帝之后的重典治吏。
朱元璋
乱世用重典这无可厚非,但朱元璋制定的律法明显对“贪官”有着深深的“偏见”,他规定凡是贪污够60贯钱的,就可以定为杀头的罪名。60贯钱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多大的数目,折合成银子也就是十几两。
历代帝王中很少有为了这么一点钱而诛杀大臣的,但朱元璋不但要杀,而且还要用残酷的手段去大杀特杀。为震慑那些在职的官员,他甚至亲自发明了几种酷刑,比如他率先使用的剥皮实草,就是把犯罪官员处死,再把皮剥下来,然后用干草塞入皮中,制成人型,放在公堂的一侧,以警告下一任的官员。有的官员在公堂上办公,身后就有好几个前任官员的干尸。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
不仅如此,朱元璋对待贪污还有两条准则:
一是能杀则杀,绝不容情,只要到达60贯钱的标准,哪怕是天下就此反了,再多人都要杀。
比如洪武朝著名的郭桓盗卖军粮案,仅此一案就牵涉到上万人,调查的结果连朱元璋都被吓了一跳。不过,他还是狠下心来,把这些违法的官员都杀了,哪怕有些人只是贪污了几斗米,他也要一杀到底。结果这一刀下去,足足杀了几万人。
朱元璋杀贪官
根据史料的记载,明政府副部以下,因为贪污罪名被杀或死于监狱的,每年都有几万人。
二是严肃追赃,哪怕一两一厘都要追回来。
其实比杀头更严重的是追赃。贪污的人处死了,他贪污的赃款也必须要追回来,于是这个人的家就要被抄,如果这家的财产不足以补上贪污款项,就用严刑逼供,很多人一受刑,为了少受皮肉之苦,就胡说寄放在谁家了,于是这一家也会被无辜牵连。如果仍然不够足额,那一家在拷打之下也只好再供出另一家。这样辗转牵引,即使是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人,都会成为窝主,家破人亡。
这样追来杀去,一连杀了好几年,官场的风气开始好转起来。但愿意当官的人却越来越少,不仅是那些准备大贪一把的“准贪官”,还是那些清廉自守的“准清官”。因为不仅贪官害怕被杀,清官也害怕无钱养家糊口,因为洪武朝官员的俸禄极低,养一人容易,如果加上老婆孩子,再有一两小妾、二三仆人,那绝对只有喝西北风的份。所以当时一度没有人敢出来做官。
海瑞
不过朱元璋对此早有准备,他才不担心没有人做官,看谁顺眼了,让你做官你就得做,想不做都不行,如果躲起来,就追到你家去杀你,非逼出来做官不可。
于是有资格做官而又不愿意当官的人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什么样的招式都使出来了,据记载,当时南京有一个“贤人”不愿当官,因此也没有去考科举,但不幸的是他的贤名传到了“察举”(古代举荐民间人才的机构)的耳朵里,因此推荐到朝廷,让他出来做官,他害怕之极,因此采取了极端做法——自断双指!在古代身有残疾的人是不能出来做官的,朱元璋听说以后,雷霆大怒,下令斩去此人四肢,你不是不愿出来做官吗,那好,俺让你彻底断了这个念想。一时不愿做官的人彻底断了走“歪门邪道”的想法,老老实实出来做官。
还有一奇葩事,在洪武朝的官员中也屡见不鲜,那就是上朝就像上战场一样。官员在上朝前,先写好遗书,然后对老婆孩子叮嘱一番,“万一为夫没有回来,照顾好孩子和双亲”,然后手持一炷香,拜别祖宗灵位,面色凝重的出门而去。
朱元璋
散朝以后,能够回到家的官员就又如中了巨额彩票一般兴高采烈,“夫人,快备酒菜,让我们好好庆祝一下我又平安度过了一天。”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在洪武朝完全是相反的,为了不“货与帝王家”,所以不能“学得文武艺”。所以导致洪武一朝,各地的私塾、书院关门的关门,歇业的歇业,就算是朝廷的书院一时也门可罗雀!
朱元璋严惩贪污本来是一件好事,但由于没有详细的律法规定,而且一味的严刑峻法,甚至有些人因为拿了朝廷的一袋米而被斩首的。正如练子宁上疏给朱元璋说的那样:“陛下以区区小过,纵无穷之诛,何以为治?”意思是说,陛下您以区区小过,滥行诛杀官员,没有了这些官员,谁替你治理百姓呢?
各位读者对朱元璋严惩贪官到无人愿意当官这件事,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