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魏晋南北朝8:南北朝之差,除了汉胡分治,还有什么?

魏晋南北朝8:南北朝之差,除了汉胡分治,还有什么?

中学历史教材里,有一段关于中国年代史的顺口溜,不知大家还记得吗。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这里的“南北朝并立”,指的便是史上著名的分裂时代---南北朝。

北朝从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算起 (又一说,从386年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开始)。南朝从420年,宋武帝刘裕篡位,取代东晋建立刘宋开始。

自此后,北朝一直由鲜卑人稳坐皇帝宝座。

而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时期,统治阶级还是汉人。

那么,南北之差,除了汉胡分治,还有什么?

由拓跋家族带领的这支鲜卑族群,是出了名的扛造能打、伺机而动。他们从灭国流亡险些散伙,一路升级打怪,到后面的挨个狂揍北方诸胡国直至统一,武力值大概是A+++。

南朝呢,从刘宋发动的北伐,到梁武帝,再到陈宣帝,也曾夺回部分疆土甚至拿回山东半岛,对北魏形成巨大威胁,但最后的结局却是越打越差,丢疆弃土溃不成军。

南朝的问题,不能单从将士战斗力、策略进攻路线上来分析,还有时局。当时的南朝,朝局动乱,诡计满天飞,庸才也能上阵为将,好将反而备受猜忌,武力值大打折扣,最多算是A+。

如果不是北魏自家乱了陷于内耗,统一南方不过是时间的事儿。

当初东晋南迁,除了皇族,还迁来了不少的北方士族大家,大量的文人离乡背井来到南地生活,造成传统文化中心南移。

他们以南方风土人情为灵感,创作了大量歌颂山川美景的作品,山水文化成了士子们追逐的热点。

同时,融合了南方本土文化,原有的汉晋传统有所改变,儒、玄、史、文、经、医、数等得到快速发展。代表作《神灭论》、《缀术》、《世说新语》、《本草经集注》、《兰亭集序》等

北方的鲜卑族还在努力学习汉族文化,努力汉化,为了统治需求,儒家经学成了教育界的扛把子。

虽然北方本土仍留有不少士族大家,他们继续为北魏服务,源源不断地提供政治改革、文化输出。但北方的文化守成尚够,进化不足。代表作《洛阳珈蓝记》、《齐民要术》等。

南朝抗衡北朝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以汉族血统为正。虽然战乱、人口流动等带来了血脉的交融,总体来说,仍是汉族为主。

北朝作为下马入堂的少数民族,是少数对自身血脉下手最狠的统治者。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推行得轰轰烈烈,虽然当时反对声不绝,最后的结果是,这支鲜卑骨血彻底融入汉人血脉,成为华夏子孙的一部分。

“胡人信佛教,汉人信道教”,虽然是当时的主流,并不能完全概述南北朝时期的宗教信仰。

北朝为了表示遵循儒家正统,也曾尊崇道教,为了统治的正统性。佛教虽经历几次灭佛运动,统治上层对佛教却是宠爱有加,总的来说,北方作为佛教教育基地的位置,妥了。

南朝虽有士族托底,大行道教,唱和玄学。梁武帝舍身入佛直接把整个国家经济搞到捉襟见肘,范缜甚至因为坚持《神灭论》被贬得远远地。总的来说,掌握国家政治走向的士族们,仍是将道玄作为心灵鸡汤。

南朝的政治重心南移后,带来的是经济中心的转变,依托长江中下游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商业与农业得到发展。盛产稻米的长江中下游开始作为粮食主产区,商业、手工、瓷器、丝绸、茶叶、纸笔等一系列商业链渐成体系。

北朝统治者为了完成从游牧到农耕的转变,收拾本地士族,稳固统治,长期推行计口授田、组调制、三长制、均田制、班禄法,已耗费太多精力。与南朝因朝局稳定时尚有互市相通,商业上没有太多亮点。

南朝与北朝虽然统治力量不同,不过有一点挺像的。

北朝原本的部落开放式生活方式,经过一代代皇帝孜孜不倦地汉化运动,倒是逐渐偏向汉了,同样的,南朝士族那些狂浪之气也吹向了北朝皇庭。

奢靡+荒唐+纵欲+享乐,腐朽之气充满整个上层阶级。

腐朽的王朝,终究坍塌。

隋的崛起,不过是建立在南北朝砾石上盛开的一朵花。

本文由彭豆儿原创,欢迎点赞+评论+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晋南,北魏,文化,鲜卑,南方,血脉,统治阶级,北朝,商业,士族,观点评论,刘宋,汉人,梁武帝,南北朝,士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晋南,北魏,文化,鲜卑,南方,血脉,统治阶级,北朝,商业,士族,观点评论,刘宋,汉人,梁武帝,南北朝,士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晋南,北魏,文化,鲜卑,南方,血脉,统治阶级,北朝,商业,士族,观点评论,刘宋,汉人,梁武帝,南北朝,士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