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南宋难得的明君:隆兴北伐之败,尽显其雄心与无奈

南宋难得的明君:隆兴北伐之败,尽显其雄心与无奈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取汴梁,将徽钦二帝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掳走北上,东京汴梁被扫荡一空,北宋灭亡。为了延续国祚,康王赵构随即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登基称帝,是为宋高宗,重建宋室,史称南宋。

宋高宗即位之初朝中舆论一边倒,大臣们纷纷要求抗金。然而宋高宗有自己的打算,他这个皇位毕竟不是合法继承的,如果抗金成功接回了徽钦二帝,他的地位就会变得很尴尬。所以南宋与金国一直打打和和,哪怕在岳飞抗金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宋高宗仍然想着偏安求和。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在位36年的宋高宗终于厌倦了没完没了的朝政,最终将皇位传给了养子赵眘,即宋孝宗。

宋孝宗是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继承了太祖的血性和勇武。刚刚继位就向众臣表达了自己心志:“朕惟天下有弊事,无弊法,今日之弊,在乎因仍习俗,若改而更张,宫商思在。”宋孝宗这是摆明了告诉朝臣自己不做守成之君,而要做开创之君,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公元1163年,宋孝宗改元“隆兴”,寓意就是要中兴宋朝。接着他就下诏为岳飞的冤案平反,赦免了岳飞被流放的家人。同时还逐渐将之前被贬谪和罢免的主战派大臣平反复官,并开始重用主战派,积极备战。

但宋高宗在位的三十多年让南宋积贫积弱,朝中奸臣当道。宋孝宗刚刚继位,根基未稳,还不适合大力整顿吏治,能做的也只是任用能臣、不用奸臣,而不能彻底改变官场现状。发动北伐战争同样离不开百姓的支持,宋孝宗为了改善百姓的生活,带头减少宫中开支,减免赋税、开源节流,将省下的钱全部用于改善民生。

一心想要收复故土的宋孝宗还是有些心急,没有休养生息就急于整顿军队、赶制兵器,加重了朝廷的财政负担。可就当宋孝宗认为一切准备就绪,准备发兵北伐的时候,太上皇赵构发话了。赵构偏安了三十多年,过惯了安生日子,并不支持宋孝宗北伐,他让孝宗等自己百年以后再讨论北伐的事。

在太上皇赵构的支持下,朝中主和派又开始兴风作浪,以史浩为代表的新主和派劝说宋孝宗应该先休养生息,再做打算。他还提出“官军西讨,东不可过宝鸡,北不可过德顺,其离蜀太远,恐敌潜袭,保蜀反以亡蜀。”的观点,宋孝宗在他的提议下竟然真的放弃了已经收复的川陕领土,结果前线的吴璘大军在撤军之际被金军反攻,损失了数万军队。孝宗这才如梦初醒,怒斥了史浩,重燃北伐之雄心。

隆兴元年四月,宋孝宗为防止反对派干预,绕过了三省与枢密院,直接向前线的张浚和诸将下达了北伐的诏令,隆兴北伐正式开始。可没想到声势浩大的北伐不到两年就宣告失败。

北伐之初宋军还能保持高昂的斗志,颇有不收复失地不罢休的意思。宋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李显忠率领攻取灵璧,一路由邵宏渊指挥攻取虹县。仅仅过了一个月李显忠就顺利攻克灵璧,而邵宏渊却久攻虹县不下。李显忠遂派灵璧降卒去虹县劝降,虹县守将这才放弃抵抗。可邵宏渊却认为李显忠夺走了本应该属于自己的战功,感到十分耻辱,对李显忠也心怀怨念。所以在李显忠提出乘胜进攻宿州的建议时邵宏渊才按兵不动,最终在李显忠率军独自攻克宿州后才加入战斗。

宋孝宗得知宿州被攻克后大喜过望,但他却不知道前线两个将领之间的矛盾已经逐渐激化。宋孝宗随即升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抚使,邵宏渊为副使。这下好了,邵宏渊本来就看李显忠不顺眼,现在又让自己屈居李显忠之下,那更不可能了。便向张浚表示拒绝接受李显忠的节制,张浚则迁就了邵宏渊的要求。但一山哪容二虎,李显忠与邵宏渊很快就因为宿州府库赏赐的问题产生纠纷,主将争吵,宋军也立刻人心浮动。

很快金军就率军进攻宿州城,失去斗志的宋军一触即溃,军资器械丧失殆尽。因为战争发生在宿州符离郡,所以史称“符离之溃”。

这场败仗严重打击了宋孝宗的雄心,他开始怀疑自己北伐是否正确。隆兴元年四月孝宗让主和派代表汤思退复出,七月任其为右相。同时,主战派大臣张焘、辛次膺和王十朋等相继出朝。八月孝宗采纳了汤思退的建议,派淮西安抚使干办公事卢仲贤前去金营议和。

三个月后卢仲贤带来回了议和条件:宋帝与金帝改为叔侄关系,宋朝归还被占的海、泗、唐、邓四州,归还降宋的金人,补纳绍兴末年以来的岁币。

隆兴二年正月金朝再次来函议和,但要价太高、口气太大,激怒了宋孝宗,表示宋朝拒绝归还四州,宋金合议陷入僵局。

愤怒之下宋孝宗命令张浚巡视两淮,全力备战,欲与金军决一雌雄。可朝中主和派却诬陷张浚“名曰守备,守未必备,名曰治兵,兵未必精”。宋孝宗最终还是相信了他们的谗言,将张浚召回朝廷,张浚回朝后就请求致仕,没多久就病逝了。至此宋孝宗完全倒向了主和派,放弃海、泗、唐、邓四州。隆兴二年十月金将仆散忠义率军南下,突破了宋军的两淮防线,次月攻取楚州、濠州和滁州,直逼长江防线。主和派汤思退便主张放弃两淮,退守长江,尽快与金议和。

面对大举进攻的金兵,宋孝宗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十分不愿意承认失败,但他还是得接受现实,最终与金国签订了《隆兴和议》约定:金宋两国皇帝以叔侄相称;改“岁贡”称“岁币”,银、绢各减五万,为二十万两匹;宋割唐、邓、海、泗四州外,再割商、秦二州与金。

《隆兴和议》相较于《绍兴和议》,已经改善了南宋的地位,但终究还是个不平等条约,纵使宋孝宗再怎么有雄心,也只能无奈的签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北伐战争,宋高宗,李显忠,张浚,明君,宿州,宋孝宗,邵宏渊,宋军,隆兴北伐,观点评论,宋高宗,李显忠,张浚,宋孝宗,邵宏渊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北伐战争,宋高宗,李显忠,张浚,明君,宿州,宋孝宗,邵宏渊,宋军,隆兴北伐,观点评论,宋高宗,李显忠,张浚,宋孝宗,邵宏渊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北伐战争,宋高宗,李显忠,张浚,明君,宿州,宋孝宗,邵宏渊,宋军,隆兴北伐,观点评论,宋高宗,李显忠,张浚,宋孝宗,邵宏渊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