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
(梦归秋辰:第513期)
公元1127年,金国大军南下进攻北宋,然后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由于这个事件发生在宋钦宗的靖康年间,因此后人将其称为靖康之变。世人都将这一时刻称为至暗时刻,岳飞在《满江红》里面写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而金庸更是在射雕英雄传里面用郭靖和杨康的名字来诠释靖康之变,因此它和明朝的土木堡之变一起成为古代的屈辱时刻之一。
靖康之变
明朝的土木堡之变简直就是靖康之变的升级版,只不过北宋的都城被轻易攻破,但大明王朝却挡住了也先的进攻。从表面来看,这是由于大明王朝有孙太后和于谦的缘故,但任何事情都不是表面这么简单。其实在我看来,任何人都救不了北宋王朝,更避免不了靖康之变。
因为北宋给臣子灌输的是一种忠君爱国的思想,他们甚至把皇帝看得比什么都重,因此他们才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换回自己的皇帝。我们就拿岳飞北伐的口号迎回二圣来说,这个口号是有很大的问题的,难道不应该是复兴华夏吗?而这个口号在当时能吃得开,也说明了这就是当时的主流思想,因此大家觉得这个口号没毛病。
土木堡之战
但明朝的宗旨是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简单来说就是一切都是为了社稷黎民,因此你抓了我一个皇帝,大不了我再立一个,反正老朱家人丁兴旺。但宋朝你敢提再立皇帝,就会被文臣骂得体无完肤,这两种思想就决定了北宋的灭亡将不可避免。因为在北宋的思想氛围下,大家就觉得皇帝是天,皇帝是地,你敢废我心中的天地,那你就是大逆不道。
其实当时明朝的境遇要远远比北宋困难,因为明朝的主力都在土木堡之战被消灭得一干二净了。因此当时大明王朝只能死扛,然后等待援兵到来,不过这一次大明王朝都空前地团结。大明朝在城门与瓦剌展开了血战,但自始至终朱祁钰心中都没有产生求和的心思,因此才能彻底断了臣子的幻想。
京师保卫战
然后也先就陷入尴尬的境地,打吧又灭不了明朝。自己拿着朱祁镇去勒索大明,然后守城官员说:“我们大明朝有新君了,这个皇帝就送给你们了。于是也先在没有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后便失望而归了,大明的硬气让也先有了一丝敬畏之心,因此他也不愿意与明朝死磕。
但北宋不一样,不管金军提什么要求,北宋都尽可能满足。这种软弱可欺的懦弱邦交,只能激发金国更大的野心。因为他们觉得北宋能轻而易举地拿出几百万黄金,那么你们北宋肯定还会有更多的黄金。这就像人与人一样,你的性格越懦弱可欺,别人就越喜欢在你的头上作威作福。
北宋禁军
北宋全盛时拥有180万兵力,光禁军就有82万,那么守卫汴梁的禁军难道没有20万吗?而且当时像种师道等人的援兵已经到了,但最终金军竟然轻而易举攻占了汴梁。这才是靖康之变最应该思考的问题,更是我所认为的谁也救不了北宋的最核心原因。
首先因此北宋是文人治国,虽然文人打仗不行,但揣测帝王心思和阿谀奉承那是非常有天赋的。因此他们在战场上很难根据战场形势伺机而动,很多将领被文官掣肘,眼睁睁看着战机从自己手底下消失。这也是北宋汴梁的援军很多,但却很难相互驰援和配合的根本原因。
狄青
其次,在北宋当将军是特别难的,因为你不光要会领兵打仗,而且还要讨好朝廷内的文臣。狄青就是当时被文官排挤,最终郁郁而终。而这种氛围是很容易让人心寒的,你想想自己在疆场拼死拼活的,竟然比不上别人的一张嘴。当时武人的地位很低,因此一般人都不选择让自己的儿子从军,从而导致了北宋整体战斗实力的下降。
最后就是北宋长期用白银买和平的结果,彻底挫伤了将士的尊严和信心。朝臣和皇帝都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荒废了军备,因为他们认为白银能搞定的事,还动刀枪干什么呢?北宋王朝大部分军队久疏战阵导致战力低下,甚至是一触即溃和望风而逃,这也是北宋灭亡迅速的主要原因。武力或许不是和平的关键,但一定是和平最有力的保障。武夫也不应该是一个贬义词,因为他们就是一个王朝的未来,不是吗?
文人治国
用文化点亮生活,用历史回顾人生。我是梦归秋辰,谢谢大家的阅读和鼓励。如果大家喜欢,请给个关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