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是在大元的战火废墟中建立起来的,这个局面已经是烂得不能再烂了。所以,无论是朱棣当皇帝还是朱允炆当皇帝,大明都将触底反弹、向盛世迈进。明君雄主,往往都是乘势而为,很少有能改天逆势的。所以,大明向上发展的势头不变,那么谁当皇帝都无所谓。
如果朱棣不造反,朱允炆的王朝能撑多久?这个问题没法回答,但能够知道的是明王朝的很多弊端痼疾可以避免。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就如一朵恶之花,为后世大明结出了很多恶果。
首先,太监和锦衣卫强化了皇帝的个人权力。
明朝的皇帝,最该做的事情就是学习一下关系攻略。因为明朝皇帝,就从来就没能处理好自己跟大臣之间的关系。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皇帝的国家权力和皇帝的个人权力这对矛盾,一直激烈较量着。而发挥重要关键作用的就是太监和锦衣卫。
在朱元璋时期,就定下了太监不得读书的死命令,目的自然是防止太监干政。太监这伙人就是皇帝的私人力量,跟皇帝的关系最亲密。所以,皇帝的个人权力,往往都会通过太监来实现。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只要太监有能力、只要皇帝不限制,那太监干政就不可能避免。但是,靖难之变后朱棣登基,太监这股力量就被系统性地培育起来。太监不仅可以读书而且宫中专设教太监读书的私塾。于是,在大明王朝,太监始终成为明朝权力格局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锦衣卫呢?锦衣卫就是在正常司法权力之外的另一支司法兼情报力量,完全服务于皇帝个人权力。但是,朱元璋在临死的时候就认识到了锦衣卫的问题,所以给解散了。但是,朱棣因为得位不正,所以跟文官集团的关系就非常不好,于是他又把锦衣卫给建了起来。朱元璋的时候,锦衣卫总共才两千人。而到了嘉靖朝,锦衣卫的人数达到了吓人的六万人,这还不算锦衣卫麾下的各类耳目线人。
有了太监和锦衣卫,明朝皇帝就有了实现个人权力的可能,甚至可以把个人权力发挥到无可无不可的地步。
其次,皇帝与朝臣的关系是两种权力的博弈。
宋朝皇帝跟大臣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比较融洽的,实现了一种皇帝与士大夫集团的共治。但是,一个原因是士大夫集团的力量很大,已经到了可以藐视皇帝的地步;另一个原因可以说是宋朝皇帝普遍比较克制,比如说不杀士大夫的祖训,但关键是宋朝皇帝没啥个人权力。
这就有必要区分一下皇帝的个人权力和皇帝的国家权力了。唐以后,大臣造反和武将造反的事情就越来越少。原因很多,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代理官僚已经完全成熟,皇帝的国家权力可以通过官僚集团得以实现。所以,官僚集团的权力有多大,皇帝的国家权力就有多大。但是,代理官僚一定会限制皇帝的个人权力,比如皇帝想搞大兴土木、皇帝想搞全国选美、皇帝想搞求仙问道,这个不是不允许,但代理官僚的士大夫集团肯定不支持。所以,宋真宗想封禅泰山,还有先贿赂一下宰相,宰相要是不同意,这件事他搞不成。
元朝的皇帝就自由太多了。因为这伙蒙古人根本就搞不懂什么是皇帝的国家权力和皇帝个人权力,所以能直接拿鞭子抽大臣。明朝代元,就继承了蒙元皇帝的很多恶习,对于朝廷大臣也是各种恶行。但是,蒙古皇帝可以靠自己的蒙古奴才来实现自己的个人权力。而明朝皇帝呢?就是依靠锦衣卫和太监。但是,皇帝的个人权力和皇帝的国家权力是一个零和博弈,一个增强则另一个削弱。所以,明朝的文官集团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就一直冲突不断。
大明朝是这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关系死活理不顺。在建文帝朱允炆时期,这个局面已经往好的方向发展了,建文帝与士大夫集团的关系比较融洽。但是,这个向好的势头,却被靖难之变和朱棣篡位给中断了。因为朱棣皇位不正,一直缺乏合法性,所以他跟大臣之间的关系就一直不好。之后,在太监和锦衣卫的加持下,成了大明的路径依赖。
第三是明朝的朱氏宗族彻底成了国家的蛀虫。
朱元璋就没开个好头儿,但朱棣之后把这个不好的头儿给弄得更差。唐朝遭遇安史之乱,唐朝的宗室诸王还能兼个节度使,帮着自家王朝出点儿力。宋朝之时,藩王们虽然也没啥作为,但不至于添乱。之所以发挥不了啥作用,是因为士大夫集团太厉害,皇帝想折腾事情都折腾不了,就别说宗室王爷了。
但是,明朝的藩王,就是只能给国家添乱了。朱棣造反,直接把皇帝给换了,就是一种添乱。但朱棣之后呢?朱元璋的设计是藩王拱卫皇权,但朱棣之后藩王就是一群国家养的猪,啥作为都没有。
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一个大趋势当然是要把草原问题给重视起来,但一个小算盘的则是把镇守北疆的藩王全给换下来。我这个皇帝亲自来守就行了,你们一边儿凉快去。原因就是朱棣担心藩王向他学习,也发动个靖难之变。
但这还远远没完,自朱棣开始,明朝就对藩王做出了各种限制。朱元璋时期的藩王,是人上人,基本上就是所在藩镇的土皇帝。但是,朱棣之后,藩王就是官下人,被地方官看得死死的,啥也别想干。
举几个例子:一个是藩王只能在城市里呆着,不能出去,也不能随便进京,更不能互相走动;再一个是藩王除了在生日当天外不允许饮酒,也不能随便给下人赏赐,豢养的门客只能是落第的秀才。所以,明朝藩王只有一件事是最自由的,而且也是国家最鼓励的,那就是生孩子。到底生了多少孩子?明朝宗室的数量每三十年就要翻一番,到明朝灭亡的时候,差不多得有上百万。
而明朝宗室的待遇又非常好,这是一笔天文数字的财政开支。后来,朝堂养不起,只能任凭藩王们兼并土地。藩王宗室,不仅把国家财政给吃光了,而且还在民间把土地给兼并了。所以,赶上明末天灾,大批流民起义也就在所难免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也很汹涌,但刘氏宗室还能出点儿人才为国出力。但明朝藩王早就被国家养废了,所以除了一个个被宰杀外,啥也干不了。
因此,靖难之变后,朱棣因为得位不正,所以在一种自卑而猜疑的心理下搞了很多制度设计。而这些制度设计,为以后大明王朝的衰败埋下了很多种子。
一是太监干政,直接干扰了国家的正常权力运作;二是锦衣卫重建,为皇帝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权力提供了可能;三是君臣关系,皇帝的国家权力和皇帝的个人权力一直激烈斗争;四是藩王问题一直就没能解决,这伙人在朱棣之后被限得死死的,成了大明王朝的重要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