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刚失去母亲,父亲就抢了他的王妃。他离太子之位只有一步之遥,不得不放弃,但此后他就开了挂,连生20多个孩子,还在马嵬坡亲眼看着前妻(后妈)被逼死。
说实话,王妃变后妈,这事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都仿佛生吞活苍蝇,但李瑁不仅咽了,而且还逆风翻盘了。
李瑁一生最悲惨的一件事,可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2个女人,都是父亲唐玄宗的挚爱。
【7岁封寿王,御赐寿王妃】
李瑁是武惠妃的儿子,备受唐玄宗宠爱。7岁就封了寿王,不过,7岁之前,他并不住在皇宫里,而是在宫外长大的。他的母亲武惠妃非常受宠,名义上不是皇后,但处处都享受皇后的福利。
她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攸止的女儿,也就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多年前,唐中宗铲除武氏家族时,念在她还年幼,便没有杀掉,只是把她招入宫中当宫女。
唐玄宗继位时,她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美貌不输武则天,迎合取悦人的手段更是一绝。很快,她就被唐玄宗封为了“婕妤”,而且享受的是专房之宠。她的肚子很争气,接连生下四子三女,乐得唐玄宗几次想把她封为皇后。只是,因为武则天的缘故,朝野上下全部反对武氏为皇后。没办法,唐玄宗便把她封为了惠妃。
为了弥补她,唐玄宗把封赏她的母亲为郑国夫人,赐予她两个弟弟爵位。不仅如此,唐玄宗还特地给了她皇后的殊荣。也就是说,在皇宫里,武惠妃名义上是妃子,但在实际行礼时,一应按照皇后的仪制。可以说,这封宠爱,丝毫不亚于当年唐高宗对待武则天。
前文提到,武惠妃生了四子三女,可不知道怎么,有3个儿子都没有养大。于是,唐玄宗认为:这宫里风水不好!于是,他把最小的儿子李清,扔去了兄长宁王李宪的府里养着。这个李清,就是后来的李瑁。
7岁那年,他去永王李璘的府里玩,因为行为举止很得体,唐玄宗非常喜欢,立刻封他为寿王,接回了皇宫。此后,他被封为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大使,可谓风头无俩。公元735年,他把名字由李清改为李瑁,被封开府仪同三司。也是在这一年,他的父亲唐玄宗亲自给他赐婚,对象就是杨玉环。
【即将问鼎,母亲去世】
事实上,李瑁作为唐玄宗的第18个儿子,本该和太子之位毫无关系,但是,他真的差一点就当上了太子。为何差一点呢?因为在关键时刻,武惠妃去世了。唐玄宗登基时,将原来府中的三个儿子册封,李瑛封太子、李瑶封鄂王、李琚封光王。
后来,他专宠武惠妃,武惠妃便利用女儿驸马杨洄,搜集太子、鄂王、光王的情报。然后,一有机会她就去玄宗面前哭诉,称太子与这两人合谋,就想陷害自己和寿王。
俗话说,不想当太后的女人,不是个好皇后。虽然武惠妃不是皇后,但专房之宠后,她便有了争太子位的谋算。可能唐玄宗是个恋爱脑,最宠爱之人的枕边风一吹,他对三王的印象就很差了,甚至一度要废掉太子,好在被张九龄拦住。然而,没多久,张九龄就告老还乡了,太子也失去了支撑后援。
在武惠妃的设计下,三人穿着甲胄入宫,然后,武惠妃告诉玄宗,这三个人要造反。要知道,当年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可是深入唐朝李家后人的心。于是,唐玄宗亲眼看着穿甲胄的儿子,顿时失去理智,立刻让人抓捕,并把他们废为庶人。三个孩子为了自证清白,纷纷自杀,自此,太子之位就空悬了。
此时,行事果断、母亲受宠的寿王,就成了太子的不二人选。然而,可能是亏心事做多了,武惠妃在李瑛自尽后,一直很愧疚,总觉得“李瑛的鬼魂”就在身边索命,自此一病不起,很快就离世了。
宠妃去世,最伤心的还是唐玄宗。宫中其他女子都入不了他的眼,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郁郁寡欢,直到发现杨玉环。
而见证父亲一天之内,逼死三位兄长的李瑁,自然不敢有反抗的心思。事实上,他和父亲的感情纽带,一直是母亲,母亲去世后,他连自保都成了问题,就别说护住天香国色的王妃了。
【李隆基抢儿媳,李瑁远离长生殿】
唐玄宗对杨玉环志在必得,李瑁除了屈服,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当然,杨玉环毕竟是唐玄宗的儿媳,如果正大光明入宫,他一定遭到朝臣的群起反对。于是,唐玄宗如法炮制高宗迎娶武则天的计策,先让杨玉环出家,再册封她为妃子。
为了避免杨玉环反抗,唐玄宗还进行了如下操作:
第一,给个无法拒绝的理由——尽孝。
杨玉环的出家理由,是为李瑁的奶奶窦太后祈福。在唐朝,这属于大孝,身为皇孙的李瑁一旦拒绝,恐怕就是杀身之祸。由此,当圣旨下来,无论杨玉环愿不愿意,她都只能收拾东西去道观。
第二,断绝杨玉环的念想——赐婚。
当杨玉环去道观出家后,唐玄宗立刻给李瑁赐了一门新的婚事——京兆韦氏的一位姑娘。京兆韦氏是名门望族,这门婚事倒也不算辱没李瑁,甚至可以算得上唐玄宗对儿子的补偿。只是,当李瑁有了新的妻子,杨玉环就算还俗,也没了别的去处。
几年后,杨玉环还俗,唐玄宗便把她收入了后宫,自此,她就从寿王妃变成了寿王的母妃。
在整个过程中,李瑁都没有任何反抗,倒也不是他软弱,只是他太懂得明哲保身了。
先君臣,后父子。虽然他是玄宗的儿子,却也是皇家的臣子,当圣旨下了,他就没有任何抗旨的可能,连求情都不可以。他的三个大哥,不过是穿错了衣服,便连申辩的机会也没有,直接丢了命,可见唐玄宗的冷血。
李瑁为人向来低调,当杨玉环被册封为妃之后,再相见,他就一直恪守母子礼仪,而且尽可能让自己淡出朝政。或许,正是因为他的明事理,唐玄宗对他也没有其他手段,反而让他成为一个闲散王爷,悠闲自在。
值得一提的是,李瑁和新王妃韦氏的感情一直不错,还生了20多名子女,可谓产量惊人。安史之乱时,玄宗带着杨玉环出逃,李瑁带队护卫。马嵬坡之上,将士们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时,李瑁也亲眼目睹,但是他始终不曾说上一句话。
杨玉环去世后,他们这段过往也告一段落。后来,唐军夺回长安,唐肃宗李亨上位,玄宗成了太上皇。李瑁则继续不问政事,做个闲散王爷,在长安安稳度日。
【写在最后】
有人说,寿王李瑁只是软弱,运气好才得以善终。但实际上,在母亲去世后,他在宰相李林甫的帮助下抢夺太子之位,当时,高力士推荐皇三子李亨。李林甫是个十足的阴谋家,在他的算计下,李亨虽然登上太子之位,可他的王妃被迫和他离异,几个妾室的父亲也被赐死,李亨几乎成了光杆司令,在风雨中飘摇。只要李瑁愿意,太子之位几乎唾手可得,只是,他认清了现状。
母亲去世,他再无后台;父亲冷血,即便拿到太子之位,也可能一朝身死。最终,他选择了放弃太子之位,因为那个位置,可能万劫不复。事实上,寿王李瑁除了母亲去世、父亲抢妻外,就没有别的糟心事了。
他的后半生,不理朝政,不问世事,和王妃感情顺遂,子女众多,不缺钱也不缺时间,除了脑袋上顶着绿帽子,并由此被人调侃了1000多年外,倒也挺滋润的。
杨玉环被封妃后,他和后妈(前妻)相安无事,只是,后世无数文人墨客总要调侃他几句。比如“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李商隐《龙池》)”;比如“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唯寿王”(李商隐《骊山有感》)”;比如“寿王不忍金宫冷,独献君王一玉环”(杨万里《读武惠妃传》;
可能很多人都说他懦弱,但我倒认为他很聪明。母妃受宠,有希望问鼎太子之位时,他积极政事,努力争取,低调中前进;父亲抢妻,王妃要变成自己后妈时,他明哲保身,恪守母子礼节,放过自己;父兄相争,他袖手旁观,没有遭到任何监视和排挤,得了一个安稳晚年。
或许,没有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秘史,李瑁的名字也不会被后人记住。但身在皇家,伴君如伴虎,只有看得清形势、放得下权势的人,才能长寿安稳。如果你是李瑁,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