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在经历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后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但结局却都只是短期,如秦、西晋、隋等。
秦统一前,分裂局面自公元前77()年周室东迁洛邑到公元前221年,而秦王朝统一自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仅维持了15年。
西晋统一前,割据局面自公元190年董卓领兵入洛阳立汉献帝,东汉名存实亡,后魏蜀吴三分天下,西晋统一自公元265年至公元317年灭亡,仅维持了 51年。
隋统一前分裂局面自公元317年西晋灭亡至公元581年隋的建立,公元618年隋灭亡,仅维持了37年。
自古人们对秦、隋朝的灭亡原因多有重视,但对西晋的灭亡原因却不为人注目。
西晋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军阀割据局面,然而统一后错误地总结曹魏政权灭亡的原因,实行分封制,从客观上逐步瓦解了统一的政权。被分封的宗室诸王形成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沉重打击、削弱了中央集权。
西晋在建国后不久就分封了27个同姓王,并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分封以后,因宗室诸王均留居京城洛阳,未到封国,制度规定的王国军队仍未建立。但是到了。公元277年(咸宁三年),司马炎因齐王司马攸声望很高,担心身后将出现皇位继承人之争,想让他到自己的封国去,再次制定分封食邑制度。
司马宗室诸王封国分大国、次国、下国三等,而下国亦制所近县益满万户,三等王国皆置中尉统领王国军队,大国诸王除 嫡长子世代继承王爵外,其他儿子均各以土推恩受封为公;功臣封公者,封国制度如小国王,亦以中尉领兵,郡侯封国内也可以置1100人的军队。于是诸王多回到自己的封国中,不仅掌握了封国中的行政大权,还控制了相当多的军队,军事力量大大加强。
西晋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保卫王室,但分封制使有封国的领地作基础诸王独掌封国的军政大权,又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形成各自独立的王国,不受中央节制,直接威胁到皇权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形成尾大不掉的局势,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西晋分崩离析。
西晋的建立是依靠门阀士族势力。门阀士族是由三国时期的豪强地主阶层变形发展而来的。
西晋政权的建立,不像汉、唐、明、清是通过武装斗争推翻旧王朝,消灭割据势力之后建立的,也不像曹魏用武装消灭各种政治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通过“禅让”取得政权,也不像王莽、赵匡胤、杨坚以外戚外臣的身份辅政取而代之。
司马氏是在一些士族的支持拥戴之下用阴谋手段夺取的,其基础是士族的联盟。司马氏为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就必须纵容忍让以求团结这些士族,巩固士族联盟。士族把持朝政、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势,使之成为西晋王朝的一大弊病。
然在西晋统一时给予了它很大支持,但也由此助长了作为地方割据势力的门阀士族的壮大,更不可能被铲除。在政治上滥赐爵禄,士族们独霸政权,垄断仕途,触法逍遥,确立九品中正制,保证士族有世代做官权,仕途完全由他们垄断,形成“以贵承贵,以贱承贱”的局面。
在经济上占田荫客,免赋免役,对百姓任意搜括。士族们除了利用政治上的特权搜括民脂民膏外,还可以利用王朝的占田荫客制进行“合法”的榨取。占田法,对官僚世族已占有的土地给予承认,没有占满数额的可以依法再行强占。官吏占田的亩数,并非世家大族可以占有土地的限额,而只是依官品级重新加给他们的田亩。
在军事上士族们一般都执掌兵权,都督一个方面一个州的军事。皇帝常把官骑家兵赐给他们。如给卫灌一次就送家兵千人,骑兵百人。政府承认部曲的私属地位,免除其私属人户的摇役。
士族在政治上经济上乃至军事上享有偌大的特权,使他们的势力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造成皇权受到限制,皇帝不能有所作为。
特别是在西晋,士族是特权阶层,士族与庶族有严格的界限。“九品中正制”成为士族官僚入仕的途径,最终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有公门,卿有卿门”的门阀政治局面。庶族很难进入被士族垄断的统治机构中去,只好“官中无人,不如归田”。
惠帝司马衷从他父亲武帝司马炎手中继承大业,当时曾一度出现生产发展、人口增加的繁荣景象,但司马衷无力守住这个基业,西晋的衰败就始于第二代。
司马衷是历代皇帝中最有名的傻皇帝。
晋武帝明知司马衷作继承人很不恰当,但又不能下决心将他废掉。废派与保派都是世家大族,贵戚权势,他倒向任何一边都将破坏统治的平衡,因此犹豫不决。 《晋书 》中记载武帝也多次对司马衷的能力表示怀疑并多次对他的能力进行考验,而司马衷则在太子妃贾南风及谋臣的献策下通过了这些考验。
晋武帝明知司马衷愚笨不堪,但总归是自身嫡子,家天下得由他一代代传下去。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正月司马衷正式被立为太子。满朝文武虽然也都知道司马衷愚钝不化,恐难继大任,但嫡长子继承符合古制,也就顺水推舟,前去道贺。
司马衷在位时,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大臣把情况报告给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由此可见司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涂。
然而司马衷根本无能力治理国家,也没有任何能耐控制局势。阴险狠毒的皇后贾南凤独揽大权,横行朝野,杀死太傅杨骏,逼死杨皇后,制造宫闹血案,也引起了诸王的怨恨,最终酿成“八王之乱”。
西晋在经历了“八王之乱”后,国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在变乱中崛起的东海王司马越最终掌握了西晋的政权。但是胜利的司马越赢得了疮痍满目的山河,也独吞了八王之乱的全部恶果。匈奴刘渊、羯人石勒的军队长驱直入,建兴四年(公元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几乎整个中原成为匈奴人的天下,长达一百多年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开启。
古语云“人必自侮,而人侮之;家必自毁,而人毁之,国必自伐,而人伐之。”一个政权,如果内部稳定,敌对者欲从外面攻入是不大容易的。反之,内部相互攻伐,酿成大乱,则外力乘虚而入,可不费吹灰之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致乱方于灭亡的境地。
西晋灭亡就属于典型的“取乱侮亡”事例。
西晋王朝建立后,有一大半的时间处于内乱之中,无异为自身的倾覆挖掘坟墓。它是在自相残杀的中走向灭亡的一代短命王朝,这是多么沉痛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