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一个终生不仕的王佐之才,杨坚,李世民,李治都请不动的奇人

一个终生不仕的王佐之才,杨坚,李世民,李治都请不动的奇人

(梁武帝 萧衍)

公元541年,时值中国的南北朝时期。

这一年,是南朝梁大同七年,南梁武帝萧衍已经在位三十九年。

北朝则由北魏分裂为了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

而我们的孙思邈同志,就出生于西魏王朝的治下,按照西魏纪年,是西魏大统七年。

这位小朋友,有一个十分不幸的童年。

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

小的时候,孙思邈偶感风寒,得了重病,孙家人相当着急上火,带着孙思邈拜访了诸多名医,却仍然不见好转。

时间也耽误了,钱也花了不少,孙家在给孙思邈治病的事情上可以说是造光了家底儿,这才勉强保下孙思邈一条命来。

饱受病痛折磨的孙思邈一生之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拥有一副健康的身体,更使得他萌发了学医治病救人的想法。

想要当医生,你人首先要够聪明,因为你掌握的是病人的生死,这种事儿,那是马虎不得的。

(古代医生)

那孙思邈同志聪明么?答案是他很聪明,而且可以说是相当聪明。

小孙同学七岁就认识一千多个字,还能把一篇上千字的文章倒背如流。

尽管,幼年的孙思邈,并不知道把一篇文章倒背如流,究竟有什么实际意义。

西魏朝廷里有位大臣,叫做独孤信,对孙思邈就十分器重,每次见到孙思邈,都直呼这是天才少年,妥妥的神童。

孙思邈长到十八岁,已经开始接触医学,并且开始着手治病救人。

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

您别看孙思邈入行的时候比较年轻,但是很显然,他是一位天赋型选手,对医道领悟很深,左右四邻有个大病小情,都会去找孙思邈诊治,并且,还基本上都能被孙思邈治好。

作为从北魏分裂出来的政权,西魏王朝的情况,和历史上那些割据政权还有所不同。

不同的点在于,西魏的所有皇帝都很没有排面,因为西魏的整个时期,王朝的权力枢纽都被权臣宇文泰所牢牢控制,后来西魏皇帝实在没辙,只好把皇位禅让给了宇文家族。

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接受禅让,之后建立了北周。

(西魏 宇文泰)

这个靠着背叛主上,擅权夺国的北周政权到了中后期,也遇到了当年西魏皇帝们所遇到的情况,那就是北周出了一位叫做杨坚的狠人,时任丞相,全权掌握北周朝政,把北周皇帝压制的可以说是死死的。

前人填土后人收,更有收人在后头。

想来,当年飞扬跋扈在西魏朝廷里作威作福的宇文泰是想不到,在不久后的未来,他的子孙们将会享受到和西魏皇帝们一样的态度。

杨坚这个人,爱才如命,对社会各界的人才那都是相当重视的,他听说北周境内有位名医叫做孙思邈,立刻就来了兴趣。

孙思邈这个人,他不仅医术好,平时还广泛涉猎文史哲,搞文化那也是杠杠的。

杨坚认为,这样一位有操守,有医术,有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应该把他给弄到朝廷里来工作,先给他找个班上再说。

于是,杨坚立刻给孙思邈安排上了国子博士的职务,并且开出了五险一金,四菜一汤的丰厚待遇。

国子博士这个职务,相当于是给北周皇帝做文化顾问,主打一个陪王伴驾,做皇帝的老师。

当时的北周皇帝,是北周静帝宇文阐,年纪很小,刚处在蹒跚学步的阶段,很显然是用不上老师的。

所以,杨坚给孙思邈安排这样的职务,说白了,就是要把孙思邈拉到自己的队伍里来。

(隋文帝 杨坚)

孙思邈在人生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游医的状态生活的。

所谓游医,就是居无定所,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四处开诊,四处治病。

这样的生活让孙思邈开阔了视野,涨了见识,体会到了民间疾苦,了解到了百姓的生活不易,他更在基层扎扎实实的锻炼了自己的医术。

然而,所谓穷家富路,这么多年来,孙思邈在路上的生活,其实一直很辛苦。

他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因而时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一路山高水长,孙思邈挨过饿,淋过雨,被猛兽毒虫袭击过,甚至还在杀人害命的强盗手里逃生。

说句实在话,孙思邈不是圣人,他也想要追求安定富足的生活,谁生来要跟荣华富贵过不去呢对不对?

然而孙思邈考虑再三,最终还是没有入仕,而是继续在乡间为医。

惶惶北周不缺他一个医生,但悠悠红尘缺少不了他一个孙思邈。

孙思邈辞了北周朝廷的官职不久,杨坚就取北周而代之,建立了隋朝,进而一统全国,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南北朝分裂。

昔日招揽自己入伙的丞相杨坚成了皇帝,孙思邈的内心隐隐有些不安。

以前他当丞相的时候他就惦记我,现在他当了皇帝,万一又想要把我拐进宫来,那可怎么办?

干脆,孙思邈收拾行李,隐居到了太白山中。

(太白山)

位于秦岭山脉的太白山,是一座名山。

山势高绝,山态严寒,山峰奇险,山植丰富,如鹤立鸡群之势冠列秦岭群峰。

在太白山中,孙思邈开始了他人生的新阶段,那就是将自己一生所学汇编成了两本响当当的医书——《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千金翼方》是《千金要方》的修订本,我们通常可以把这两本书当成是一本书来看。

这两本书,可以说是相当优秀的综合性临床医学著作,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意思是各种病症我这里都有收录,并且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案,更集合了唐朝之前历代诊治医疗之精华,对后世的形象力那是相当巨大的。

并且,为了这两本书,孙思邈可以说是耗尽了一生之心血,他从隋朝开始写,一直写到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到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才算写完。

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孙思邈一直在太白山隐居,而且就是那种基本和外界失去联系的隐居。

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孙思邈想要降低影响,但他的名头反而越传越大。

(唐太宗 李世民)

唐太宗听说世上有这等高人,也顾不上联系孙思邈问问他的意见了,直接派人就到太白山里把孙思邈给架到皇宫里来了。

唐太宗见到孙思邈的时候,孙思邈已经七十岁了。

然而,七十岁的孙思邈同志鹤发童颜,健步如飞,你要不说是七十,你说他十七岁,那也是有人信的。

唐太宗,这是个明君,他知道孙思邈是个好大夫,治病救人广受好评,于是想要给孙思邈封个官,孙思邈婉言谢绝,又跑到民间去治病去了。

到太宗的儿子高宗李治即位后,朝廷又把孙思邈给弄到了宫里,并且强行安排他做谏议大夫,也就是唐朝的言官。

这一回,属于是朝廷的正式任命,你要是不去,那是要被处理的,但孙思邈仍然不愿意入朝为官,而是派了自己的徒弟刘神威去代替自己上任。

做完这一切之后,孙思邈远走京兆华原,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在那里,他潜心研究医道,顺便悬壶济世,直到一百四十二岁才去世。

终生不仕,这是孙思邈一生中最大的特点。

因为,孙思邈始终觉得,如果进了宫,那么自己的局限性就变大了,他心怀天下苍生,所以宁愿一辈子扎根在民间。

只有在广阔的天地中行走过,孙思邈才能明白,人在宇宙和世界中的位置。

他不愿意做官,不愿意困在方寸之地,不愿意为帝王将相服务,是因为,孙思邈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他不停的研读医书,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从《神农本草经》再到自己的《千金方》。

(孙思邈)

他不停的奔走,不停的治病救人,不停的看山川大地。

尽管,被他治好救好的百姓们给不了他什么,有时候连最基本的医药费都付不起,但他还是那么做了。

他的两本著作以“千金”为名,是因为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孙思邈认为,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就如千两黄金那么贵重,而能拯救人的生命的医术和医师,则比千两黄金还要贵重。

从年轻时就一直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医术拯救天下苍生的孙思邈偶然也会迷茫,我想。

他知道屡屡拒绝朝廷的招揽可能会让自己在未来混成一个寂寂无名的人。

他可能会因为意外死掉,病死,或者平平无奇的老死,又或者莫名其妙的活着。

但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孙思邈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找到了精神,用精神来滋养他的灵魂。

与仕途无关,与前途无关,和金钱无关,和名利无关,甚至和别人都没有关系。

孙思邈只是简单和纯粹的知道,生而为人,如一张医方,方子上不该是酒色财气,更不该是功名利禄,而应该,是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存在的,真诚和善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治,西魏,生活,宇文泰,李世民,孙思邈,皇帝,北周,杨坚,王佐之才,故事传记,太白山,唐太宗,孙思邈,北周,杨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治,西魏,生活,宇文泰,李世民,孙思邈,皇帝,北周,杨坚,王佐之才,故事传记,太白山,唐太宗,孙思邈,北周,杨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治,西魏,生活,宇文泰,李世民,孙思邈,皇帝,北周,杨坚,王佐之才,故事传记,太白山,唐太宗,孙思邈,北周,杨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