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地位最高,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让后人们印象深刻,他的起点非常低,从最初的乞丐到后来的荣登宝座,堪称逆袭之王。他在早年时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做皇帝之后,一心想要维护基层百姓的权利,严惩贪官污吏。
当时有一位清官告老还乡卖女儿凑路费,朱元璋得知后怒斥:把这个贼人阉了。
重典治国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虽然掌握了政权,占据了全国大片的领土,但当时的社会现状却不算很好,经历多年的战乱各地有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百废待兴。边疆地区还有元朝的残余势力占据着,在南方等地还有起义队伍一直蠢蠢欲动。
这对于朱元璋的统治也是巨大的威胁。除此外朱元璋在四处征战的过程中,家乡的兄弟都在战场上立下了很多的功劳,做了皇帝之后,虽然分封了这些兄弟,但是这些兄弟还是有居功自傲的情况,无视法律不给皇帝面子的情况也很多。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朱元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就采用了重典治国的方式,采用严苛的律法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为了快速的让百姓安分守己,官员们各司其职,他在登基之初就制定了严科的法律制度。
详细规定了刑罚的类型以及官员违法之后要接受的惩处,其中还有一些酷刑,断手阉割等刑罚比比皆是。
清官被罢免
明朝时期,官员的生活就没有那么轻松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朱元璋对于官员也采用了严苛的刑罚,这也让他们成为了历史上最悲催的官员。朱元璋作为平民出身,对于贪官污吏尤其厌恶,所以在做了皇帝后,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贪污。
他在中央设立了各种监察机构,将官员的日常言行都放在自己的监控之下。另外还设置锦衣卫可以直接听命于皇帝,惩处官员。对于贪污的官吏,更是有零食之类的残忍刑罚等待着他们。
朱元璋提倡节俭,不仅自己十分节俭,甚至他的后宫以及朝堂上的官员也都要节俭行事。明朝官员的薪俸并不算高。朱元璋为了让官员们节俭,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给官员发放的薪俸并不是金银之物而是米和麦子等粮食。
曾秉正是朱元璋朝中的一位臣子,他在洪武年间经过地方官员的推荐入朝为官,原本只是个九品官,主要负责当地官学,但是虽然职位小,他们却可以上书皇帝。洪武九年天降异象,皇帝召来臣子询问原因。
曾秉正上书文章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这封奏折有上千字在其中,曾秉正将天降异象表明为老天支持朱元璋的统治,认为是他治国有方,才出现了这样的异象。朱元璋看到后非常开心,我们都知道这只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但曾秉正却凭借着这封奏折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升为了正三品的官员。在做官时期曾秉正看到了朝堂的黑暗之处,多次仗义直言,因为这种性格,他也受到了皇帝的看重。他为官非常清廉,还受到了皇帝的表扬。
洪武十年,他被任命为通政司指挥使,主要负责的是臣子的奏折,后来因为触怒皇帝被罢免官职。
卖女儿凑路费
古人在被罢官之后都需要离开任职地回到自己的家乡,曾秉正在准备行囊回乡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连路费都拿不出来了。古代交通并不便利,曾秉正想要带着自己的妻儿老小回南昌老家,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发现没有路费他就做了个决定,把自己4岁的女儿卖掉了,以此来换取钱财,准备回乡。这件事情却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得知消息并没有同情他的遭遇,也没有感慨自己手下是有个清官。
反而认为像曾秉正这样正三品的官员,每个月有35石的俸禄,完全够他们一家开支,此时卖女儿凑路费是在作秀,更是在用这种方式给皇帝难堪嘲讽,皇帝大怒之下,直接下令将曾秉正抓回来。
称他卖掉女儿赚取钱财有违人伦,对其施以宫刑。曾秉正在接受刑罚之后再没有任何的消息。
结语
朱元璋在乱世为了谋求稳定,掌握政权,采用重典是可以理解的,他本人提倡节俭给官员们发放俸禄钱财其实很少,大多数发的都是粮食,虽然能够保证日常食用,但是在需要用钱的时候就比较艰难了。
官员被罢免回乡还需要卖女儿凑路费这个情况,也只在明朝时期有可能出现,曾秉正虽然是一位清官,但在遭遇困难的时候却把自己女儿卖掉了,他遭遇处罚也不值得被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