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多少权谋斗争,骨肉相残,都是为了那金銮大殿上的皇帝宝座。高处不胜寒,九五至尊的位置总是伴随着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机,日夜提心吊胆唯恐大权旁落。
能在鱼龙混杂杀人于无形的庙堂之中如鱼得水的帝王,必定攻于心计,精于算计。后人对代代王侯褒贬不一,但人性这样复杂,岂是三言两语就可以囊括的,更不能一刀切就能区别出纯粹的好坏。
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帝王,十四岁就登上了皇帝宝座。但是不同于受制于宦官群臣的那些小皇帝,他自上位以来就一直将大权紧握在自己手中。这就是大明的奇葩皇帝嘉靖。
即位之初,在“大礼议之争”的风波中,嘉靖把群臣原有的权利框架彻底解构,将核心职位上的老人替换成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心腹。朝野之中对他把握朝政存在的威胁一下子溃不成军。
见识过这位“小皇帝”的手段之高明,群臣为求自保只能选择温顺听话不敢造次。在嘉靖的治理下“嘉靖中兴的局面逐步形成”,这为后期的张居正改革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社会局面,奠定了相对扎实的基础。
嘉靖帝在后人看来,多少是有一些荒唐的,他用“青词”来拟写圣旨,让群臣去揣测圣意并执行。这样一来,不论最终的决策能不能获得好的收益,他都能独善其身。
所谓“青词”就是祈祷上苍时的文书,乍一看和政务属实是无甚关系,所以要读懂皇帝“旨意”就只能靠猜,就算最后决策出错,那也是群臣会错了意,怪不到发令者的头上。
而被称之为“青词宰相”的严崇,就是因为对青词颇有研究而深得嘉靖的欢心,一路青云直上。青词写得如何不重要,但他愿意去研究就说明了他是温顺听话的,是好把控的。
除此之外,严崇能够身居高位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身上的把柄太多,每一条小辫子都捏在嘉靖帝手中,嘉靖帝随时可以治他于死地,而严崇为了自身荣华,也只能背靠嘉靖这科大树,因此他对嘉靖不存在威胁。
嘉靖帝明白,最稳定的关系并不是让自己的心腹不断增多,或是放任自己手下的各股势力不断羽翼丰满。所谓功高盖主,迟早有一天,这些一手提拔起来的寒门子弟,也可能成为暗自蓄力的利刃。
要大局稳定,相互制衡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任何一方的过度强盛都会造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因此除了严崇之外,在内阁之中嘉靖帝还安插了一位张璁成了天平上的另一块砝码。
为了和张璁之间获得直接的联系,嘉靖给了张璁密折专奏的特权,从此但凡是拓印了御赐银章的密折,任何人无权打开,直达皇帝手中,虽无实权,却相当于成了当时内阁首辅杨一清的对头。
嘉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在不久之后,他也给了杨一清同样的特权,这样一来他的耳目就不仅限于某一方,而能够接受不同的讯息,预防一家独大的前提下也防止了以公谋私。
一番操作之下,朝野之间原本就分散的权利更是被瓜分得七零八落,大权实质上只掌握在嘉靖帝的手里。群臣要想图一亩三分地,只能乖乖听话,仰人鼻息。属实是玩得一手好牌。
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君臣一家其乐融融的场面,是在影视文化的需求下被过度修饰的。“伴君如伴虎”才是不变的定律,君臣之间的关系,只有一方防备一方,一方惧怕一方。
帝王将相生性多疑,曹操就为防夜里有人行刺,还未自己立了一个“梦游”的人设,让人在他熟睡时不敢靠近。嘉靖帝虽不会动不动舞刀弄剑,却也总会因为侍奉的人一句不适宜的话而随意斩杀。
为嘉靖请平安脉的太医,都不敢轻易近他的身。嘉靖问其原因,太医恭恭敬敬地回答说,龙袍垂在了地上,担心不慎踩踏,故而不敢上前。就是因为“地上”和“地下”的一字之差,太医免遭牢狱之灾。
“地上,人也;地下,鬼也”,嘉靖就是要让人人都时刻对他报以敬畏之心。他不需要朝臣的爱戴,他需要的是朝臣对他产生油然而生的恐惧,这样他的地位才能稳固。
嘉靖帝20年不上朝,却能够把持朝政,可见其震慑力之强。他晚年迷上了长生不老之术,天天修观炼丹,原本位高权重的内阁骨干们,都为了表忠心在炼丹房外安营扎寨轮流值班。
靠写青词博得嘉靖帝欢心的严崇,此刻已经成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大贪官,其贪婪程度其和千百年之后的“和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却是嘉靖帝跟前的红人。
晚年的嘉靖全身心投入到修仙练道中,寻来了各种民间偏方和岐黄之术。严崇便投其所好,将贪污的巨款抽出一部分用于为嘉靖修建道观和宫殿,以此获得他的默许。
贪官虽贪,但好操纵,他们贪得越多,留下的把柄就越大,倘若某日真到了危及自身又难以驯服的地步,一纸判决就满门抄斩,千万白银依旧还得充了国库。
步步为营,机关算尽,以一己之力将满朝文武玩弄于股掌之中。嘉靖帝早期的政绩也还算辉煌,逃过了宦官专政,躲过了外戚专权,但在晚年却逃不过“长生不老”的死穴。
高高在上的黄金宝座,是无数权谋家致死的追求,但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心怀苍生。在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下,无论朝代如何更替,劳苦大众的生活都很难有本质的改变。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在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今天,国家的轴心再也不是王权,而是以民为本。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并在党的领导下,一步步走上了国泰民安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