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南宋高宗为北宋徽宗编纂御集,过程及意义

南宋高宗为北宋徽宗编纂御集,过程及意义

北宋灭亡,汴京沦陷,除先朝编纂的七朝御集被金人洗劫殆尽外,《徽宗御集》的编纂也没办法在北宋完成。

伴随着南宋政局的稳定,绍兴四年关于皇帝御集编纂的工作就被提上日程,在编纂当朝皇帝高宗的御集之前,首先要解决先朝《徽宗御集》的遗留问题,为宣扬高宗在继承王朝上的正统性做铺垫。

一、《徽宗御集》编纂过程

关于徽宗御笔的整理在徽宗在位时就已经开始,但是由于战乱,北宋灭亡,徽宗当朝整理的御笔片纸不存,整理工作只能重新开始。

南宋朝廷对于徽宗御集的整理始于绍兴元年,当时高宗命令朝下臣子将当年徽宗当年赐予他们的御笔上交朝廷。而后几年,高宗一直从不同地方收集汇总当年赐下的御笔,绍兴九年,靖康之乱年间流落到金的部分御书也被王琪带回。

绍兴十四年,高宗正式下令:

自此《徽宗御集》的编纂工作正式展开,并且对藏典新阁赐名“敷文”,鉴于徽宗御集材料残缺零散,为进一步收集更多资料,高宗下令:“立定献书赏格,诏镂板行下”,后来陆续有人进献御笔文字,例如饶州进士董凌上编集徽宗皇帝御笔手诏两册,“赐绢二十匹”。当然,对于《徽宗御集》编纂材料的贡献主要还是来自未受战乱的地方机构。

历经十余年,绍兴二十四年九月,《徽宗御集》终于成书,高宗随即下令开始建造敷文阁,并重建天章以下北宋皇帝六阁,次月,高宗皇帝沿袭旧制开始为《徽宗御集》作序,《徽宗御集序》也成唯一流传下来的《御集序》,历史价值难以衡量。

二、敷文阁“敷文”之意

“敷文”取诞敷文德之义,其中“诞敷文德”出自《尚书·大禹谟》,强调修德而蛮夷自服的主张,高宗借此阁名暗讽徽宗不休文德,盲目开战,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除此之外,以“敷文”命名,为南宋的对战争的意向定性,强调应该务求安静,避免与金挑起争端。绍兴二十五年,高宗亲自强调:“偃兵息民,帝王之盛德;讲信修睦,古今之大利。是以断自朕志,决讲和之策,故相秦桧但能赞朕而己……悉由朕衷”,以此表明自己的立场,就是主张议和而不是武力相对,高宗建阁取这个名字,表面上称赞徽宗,暗地里借经典对南宋当下的立场作表态,希望休战,然后以德服金。

最后,高宗还不忘借此机会来宣杨自己继承王朝的合法性,《尚书·大禹谟》中提到“舜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通过典籍中的事件宣传孝道,继而延展到自身为徽宗编纂御集、修建御阁,与古籍相呼应,暗示自己的“圣孝”,从而表明自身继位的正当性、合法性。

三、《徽宗御集》对历史的曲解

北宋灭亡,其中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即靖康元年徽宗禅位出逃镇江,而徽宗的儿子钦宗则怀疑父亲会在镇江另立中央,父子二人相互猜疑,率先发生内讧,这直接导致中央没有能够及时撤出开封,以致后来靖康之耻的发生,南宋臣民对于北宋的灭亡大多是认同这种观点的。

高宗为了宋朝的名声,自然是要极力维护祖宗的形象,借编纂《徽宗御集》的机会来扭转大家的看法,于是就有了相关御笔的重新解释。例如导致“靖康内讧”的重要御笔文件:

“交通父子之情”

,此御笔本是徽宗刚到达应天,派遣钦宗迎接他回开封的使者先行返回带给钦宗的手诏,历史上对这个手诏的看法大多是将之作为父子内讧的证据。而高宗在监督编纂之时,派出了当初迎接徽宗的另一位使者出面澄清,然后下令将此事定性为小人离间。总之关于北宋末年有损祖宗形象的御笔,高宗无一不曲意维护。

作为绍兴年间编纂的皇帝御集,在编纂的过程中,从对御笔材料的曲意解读、敷文阁命名几乎每个环节都在体现高宗自身对战争的理念,第一就是消除北宋靖康之乱的不好影响,其次就是为高宗主导议和,宣扬停战,不抗金,不接回钦宗做粉饰,同时也宣扬了高宗继位的正统性、合法性,可见高宗为徽宗编纂御集的目的绝不是孝。

参考资料:

《宋会要辑稿·职官》,《宋史》,《要录》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徽宗,合法性,靖康,过程,内讧,皇帝,绍兴,高宗为,整理,御笔,消息资讯,徽宗,徽宗御集,高宗,北宋,御笔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徽宗,合法性,靖康,过程,内讧,皇帝,绍兴,高宗为,整理,御笔,消息资讯,徽宗,徽宗御集,高宗,北宋,御笔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徽宗,合法性,靖康,过程,内讧,皇帝,绍兴,高宗为,整理,御笔,消息资讯,徽宗,徽宗御集,高宗,北宋,御笔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