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农夫报案牛舌头被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小偷自然会来自首

农夫报案牛舌头被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小偷自然会来自首

包拯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以刚正不阿、英明决断而流芳千古。自此以后,“包拯”之名便成为了清正廉洁的代名词。

包拯一生致力于政坛,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重国防建设、爱惜人才、举贤任能、以民为本,做出了许多为人称赞的功绩,深受人民的爱戴。

“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报国尽忠,临政无阿。杲杲清名,万古不磨。”这世代流传的诗句表达了人民对包拯的赞美之意。

如今许多的影视剧都以包拯作为主角,刻画他不凡的一生,剧中严峻刚正、憎恶分明的“包青天”形象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在人们心中,他不是一个遥远的古代人物,而变得鲜活又立体。

事实上,虽然影视剧中的包青天断案无数,称得上明察秋毫、大公无私,但这位赫赫有名的包大人在史料中记载的查案断案故事却寥寥无几。

《宋史》中仅仅记载了一个案子,那便是家喻户晓的割牛舌案。那么这个案子究竟有什么传奇之处呢?

牛舌案发,疑点重重

一日清晨,包拯还未到达公堂之上,便听得门外有人正击鼓鸣冤。待包大人整理好衣冠赶往前厅时,看见一位老农牵着一头牛站在中堂之上。

一人一牛对簿公堂的局面实属少见,但包拯一生断案无数,什么奇案难案没有见过,早已对此见怪不怪。入座后,包拯便让老农对其冤案如数道来。

仔细询问之后包拯得知,这头牛是老农家中耕田的主要劳动力,一家人都指望着这头牛耕地、犁田,可是今早却发现牛被人割了舌头,这才匆匆领着牛赶来请包大人做主。

牛舌虽不是什么价值连城的珍贵物件,但割去牛的舌头,使牛无法进食,且伤口处很容易被细菌病毒感染,这就无异于让牛慢性死亡。

如若失去这头牛,老农一家的吃穿便都成了问题。老农尽管伤心焦急,却拿贼人无能为力,只好寻求包大人的帮助。

公堂之上的一众官员都犯了难。且不说这贼人作案十分小心,除了牛口中的伤口之外,没有留下任何多余的痕迹;光是这“受害者”是一头牛,无法开口说话,更无法指认那伤害自己的贼人。若要寻找这作案的人,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

包拯思虑片刻后,给老农出了一个主意。他让老农回家后把牛宰了,再送到集市上去卖钱。同时,他还叮嘱老农,务必要把自己宰牛卖肉的事宣扬出去,越多人知道越好。

老农听完一头雾水,甚是不明白包大人此举何意。但包青天审案断案的能力早已名扬万里,凡是经由他手的案子,就没有不能解决的。因此,老农尽管心有疑虑,但为了自己活命和日后糊口,还是按照包拯的办法去做了。

回到家后,老农便连忙将牛宰了,并带着杀好的牛肉到市集去售卖。在当时,牛肉可是稀缺货物,因此很快便销售一空。转天,有一个人便一大早赶到衙门报案,称老农私自屠牛卖肉。

包拯目光如炬,一举指认凶手

这个报案的人在公堂之上大声控诉老农的罪行,称他罔顾律法,竟敢杀掉自家用于农牧的耕牛并大肆上街售卖,此等违法逐利的行为,必须给予严惩!

谁曾想包拯听完他的控诉,便厉声质问:“你与那老农有何恩怨?为何要割去牛舌?”

报案的人听完大惊失色,完全不知道包拯从何得出这样的结论。或许是因为做贼心虚,亦或是因为拜服于包拯的断案能力,这人竟也没有辩驳,当场便认罪伏法了。

包拯遣了几名官兵将那报案的人控制住,又派人去请了老农来与之当面对质。在穷追不舍的追问之下,那人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自己犯罪的原因和过程。

这下便真相大白了。原来这人就是割了老农牛舌头的真凶。如果说原本还有人对包大人的定论有所质疑的话,这会儿便是真正地心服口服了。

原来那人并非是想要牛的舌头,而是处心积虑地想陷害老农。毕竟牛舌的价值并不高,也不是厨房的珍贵食材,贼人不偏不倚地割走了牛舌,却未动老农田中和家中的物件分毫,这难免会引人怀疑。旁人不禁啧啧称奇。

这等微小的细节很容易就会被人忽略,而贼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可乘之机,试图陷害自己怀恨已久的老农,并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将此案变成悬案。

可惜的是,他碰上了神机妙算、逻辑缜密的包拯。此案放在现在来看,包大人的思维方式与如今的犯罪心理学有一些相似之处,可以看出包大人超前的理论格局和敏锐的犯罪眼光,十分令人叹服。

包拯思虑周全,终得真相大白

虽然案子了结,但人们心中难免还是会有一些疑问:为什么贼人会只割去牛的舌头?为什么包拯能够凭借贼人的“反控告”而一举锁定真凶?为什么让老农宰牛卖肉便能在茫茫人海中揪出贼人?解答这些疑问之后,包拯断案的高明之处便昭然若揭。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小农经济,以农业为主,耕牛作为主要的劳动生产力,自西周起便受到律法的保护。《礼记》中明文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这类规定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遏制奢侈饮食的不正之风。

保护耕牛的传统一直延续至宋朝。虽然宋朝的律法不至于像汉朝一般不近人情,农民无需为杀牛而偿命,但依律仍然要受到惩处。贼人正是企图利用这一条律法,让老农不得不杀掉自己的牛,从而触犯法律,受到惩罚。

但贼人的小伎俩被包拯轻松地戳穿了。

包拯同样利用这一条律法,故意让老农杀死自己的牛并大肆宣扬自己“犯法”的行为,从而成功引得贼人掉入陷阱。

平常人见到这样的行为只会觉得惊诧,或是认为老农是从别处得到牛肉进行售卖,而只有真正的凶手才会知道,这就是老农将自家的牛宰杀并拿到市场上售卖的。这不禁让人感叹包拯缜密的逻辑思维以及对法律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

在我们的心中,包拯无疑是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通过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口耳相传直至今日,包拯的形象无疑更加丰富和立体。但是,抛开这些故事看本质,包拯也是一个值得人们爱戴和尊敬的好官。

包拯年少时便志存高远、勤奋刻苦,一心为国效力的包拯终得高中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在任时的包拯始终秉公执法,从不徇私,为百姓们做了不少好事实事,给一方造福良多。

都说自古忠孝难两全,包拯却将忠和孝都做到了极致。

为了照顾父母,包拯特意提请调任至父母所居的地区,在勤勉工作之余时常抽空陪伴年迈的父母;而当父母年事已高、思念在外奔波的儿子时,包拯也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官职,回家赡养父母。父母去世后,包拯强忍悲痛为父母守孝,直至期满也不舍离去。

这样一个有血有肉、忠诚厚道的清官孝子,属实值得名垂青史,时至今日仍然是所有人的榜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包拯,小偷,农业,案子,老农,舌头,包大人,牛宰,自然,贼人,消息资讯,包拯,律法,老农,牛舌,贼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包拯,小偷,农业,案子,老农,舌头,包大人,牛宰,自然,贼人,消息资讯,包拯,律法,老农,牛舌,贼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包拯,小偷,农业,案子,老农,舌头,包大人,牛宰,自然,贼人,消息资讯,包拯,律法,老农,牛舌,贼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