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男子在外当兵或做事,一离开就是几年,更有甚者,从小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到年老了才得以回来。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就写下了《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诗,表现了这种凄凉的社会现象。
这在当时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要是生长在这个国家的人,国家盛衰也有自己一部分责任,没有大家国家,何来自己小家一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但古代这种现状造成了好多妻离子散、恩爱的男女不能在一起这样的情况,那种给男女彼此所带来的巨大痛苦,是我们这些旁人所感受不到的。
这样的诗词便有很多很多,写女子幽怨闺怨,仿佛成了诗词世界里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如晏殊令人熟知的“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如风,牵系人情。”;再有秦观经典的“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还有欧阳修深情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试问人世间有哪几个女子,可以忍受得了与自己深爱的男人离别之久的煎熬?又有哪些女子,心里没有滴滴红豆在泣血?眼角没有颗颗泪珠在闪烁?嘴里准备了许许多多的话语,到头来,只能自己独自品尝其中的辛酸苦涩……
我们的诗仙李白,可谓是见多识广、情感充沛、率性自然,怎么会体会不到当时这些女子的民间疾苦和惶惶不可终日思念的等待?李白在了解她们后,很是心疼,随之大笔一挥,全部情感浓缩其中,为她们写下了这首最经典的幽怨闺怨诗,短短20个字,全篇动作描写,却完美传达出了她们深深的愁恨,更令我们读者体会到了那份孤寂与哀情:
《怨情》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第一句“美人卷珠帘”,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闺中女子慢慢地将珠帘卷起。以“美人”开篇开句,别开生面,这里的“美人”并不是我们现在的美丽的女人之意,而是形容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闺中女子。
“美人”这个词在古诗词中有较多的含义,屈原《离骚》里“香草美人”中的“美人”的意思就是指贤臣明君,而《诗经》里“有美一人,清扬婉兮”中“美人”的意思就是此句中“美人”的意思,因此说李白此句“直接国风之遗”,一点也没错。
那美人为什么要将珠帘卷起呢?这可不是我们认为的一个平常显而易见的动作,其中富含深意、蕴藏玄机。封建女子因封建礼仪的束缚,往往用一块帘子遮挡着自己,以免外人看见自己的样貌。
然而,此时美人将珠帘卷起,表示家里就自己一人,卷起珠帘,遥望外面,肯定在盼望着自己的男人快点归来,时时刻刻充满无尽的思念。
第二句“深坐颦蛾眉”,美人在自己的闺房里独自久坐,还紧紧皱着蛾眉。这句开句的“深”字有三重含义:其一、美人的闺房在深院里,安静空旷幽深,从而更容易使美人感到寂寞无助;其二、美人将珠帘卷起,望向外面,始终期盼着心里的男子能归来,充满了深情的思念,将女子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其三、除了思念远方的男子,不知道该干什么,美人就独坐很久很久。
“颦蛾眉”表示美女因思念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事,看上去十分可怜、楚楚动人,令人怜惜。都是因为思念那久未归来的男子,虽然不见归来的迹象,但心里一直默默地期待着。
第三句“但见泪痕湿”,只见美人脸上留有湿湿的泪痕,流的那一定是相思的眼泪,就因为思念自己的男人,从而痛苦万分,最终流下了相思泪,可见美人对男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不知心恨谁”,因自己的男人离去很久,美人思念之深,而渐渐产生了恨意,恨的是不回来陪伴我。慢慢地,又不知自己该恨谁了,表示过去了很久很久,连该恨谁都不知道了,只剩下无尽的思念了。由此产生了一个循环,无休无止、循环往复。
综观全诗,这首短短20个字的小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一位美人的幽怨。全诗着重对美人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却完美传达出了美人因思念远方的男人而产生的孤寂与哀情以及深深的愁恨,可谓是非常巧妙传神。
正如《李杜诗通》评价此诗道:“‘心中念故人,泪堕不知止’,此陈思王《怨诗》语也,明说出个‘故人’来,觉古人犹有未工”;又如《唐诗笺要》评价此诗道:“‘不可明内说尽’六字,乃作诗秘钥,凡诗皆宜尔,不独五言短古为然”。可见此诗不愧是诗仙李白所写,简直巧夺天工、妙笔生花。
我们都希望美好的爱情是时刻有彼此陪伴在身边,是那种“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的陪伴,不离不弃,最终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陪伴。可是,谁又能保证爱情的道路上没有点小插曲呢?“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有心里始终记挂着彼此,就好……
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