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是古时候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科举制的选拔也是很严格的,但有时候也会发生很多奇闻逸事。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颇具文采的进士,他的名字叫做包谊,是江东人。他第一年赴京赶考时,不幸落榜,因为古时候的交通特别的不方便,而包谊家里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来来往往既不方便,又没有盘缠,他就只好借住在别人家。包谊借住的这一户人家,是与他同宗族的包佶家中。包佶不同于包谊,他是国子监中的祭酒,而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包谊虽然住在京城,但是现在他仍然没有考取功名,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所以为了消磨时间,他经常去寺庙中游览、玩耍。结果,底层读书人包谊却在游玩途中,与中书舍人刘太真起了冲突。刘太真询问包谊的名字,包谊丝毫没有忌惮他的官职,直接报出了自己的名号。
刘太真看到包谊这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后,更加生气了,他找人去调查这个包谊的底细。他发现包谊与包佶关系匪浅,便差人找到包佶,细细询问这个包谊的情况。在包佶听到包谊冲撞这位中书舍人后,不禁大怒,回到家中后,他不仅大骂了包谊一顿,还将包谊给赶了出去。包谊本就是一个洒脱的性格,他也没有将自己扫地出门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到了第二年的时候,这回轮到了刘太真出考题,他知道包谊最不擅长写杂文,他便故意出杂文去为难包谊。实际上刘太真当时就想用自己的权力,让包谊多吃些苦头,而包谊确实没有进入到候选名单中。
刘太真也并非是真正的心狠手辣之人,他用私权故意为难包谊,他已经后悔了。刘太真想到自己说不定就因为一件小事,就将包谊一辈子给白白葬送了,他也于心不忍。如果包谊有足够的才华与能力,他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太不合理了?到了将要放榜的时候,刘太真要把这个名单首先汇报给宰相。在当时,恰巧有一个叫做朱璟造反。宰相为了平定这件事费了不少的心思,导致他看到姓朱的人都要生一番气。而名单中有一个人姓朱,宰相就让刘太真换个人,但是刘太真哪有心思去专门记考生的名字呢?刘太真想了又想,也只能想到包谊这一个人而已。最后,包谊的名字被写进了榜单。
包谊公开得罪主考官却中了进士,便向刘太真拜谢。然而拜谢时才得知真相,原来刘太真将这件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包谊,刘太真自己承认,他并非什么大度的人。刘太真的本意不想让包谊中榜的,但是兜了这么大一圈,包谊最终还是金榜题名,这就是天意啊!刘太真想用私权阻止包谊升官发财,但是最后却是刘太真亲手将包谊送上了仕途。看来,包谊是注定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有时候,才华够了,机会没有来临时,也不要气馁,就拿包谊做例子,这就是真正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