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世民首席谋士,李渊为何执意杀他?杀鸡儆猴,敲打秦王

李世民首席谋士,李渊为何执意杀他?杀鸡儆猴,敲打秦王

619年,刘文静因被人诬告谋反而被逮捕入狱,一番审讯后,大臣萧瑀和李纲都认为刘文静并没有谋反,就连李世民也极力求情。

谁知,李渊根本不听,明知刘文静是无罪的,却执意要以谋反罪名将刘文静处死。

行刑时,刘文静悲叹道:高鸟尽,良弓藏,此言不虚啊!

话音刚落,行刑人员手起刀落,只听咔嚓一声,刘文静人头落地,当场身亡,时年52岁。

随着刘文静的死,一个令人不解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且不说刘文静是大唐开国功臣,就当时的环境来看,刘文静死时,李渊才刚刚称帝一年,天下尚未平定,李唐周边的环境也十分险恶,正是用人之际,此时杀功臣绝不是好事。

李渊也绝非昏庸之辈,可他却宁愿顶着杀功臣的骂名,不顾大臣劝阻,也要将刘文静诛杀。

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呢?

事实上,刘文静是卷入了一场权力斗争,而这场权力之争却并没有随着刘文静的死而宣告结束,而是一直持续到玄武门事变结束才算终结。

不过,在谈这场权力斗争之前,咱们还是得先了解一下刘文静这个人以及被杀的前因后果。

刘文静被杀的前因后果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李渊在晋阳起义说起,李渊起兵的主要谋划者除了李渊本人以外,最核心的就是李世民、刘文静、裴寂。

这里面的关键人物就是裴寂这个人,他是刘文静的好友,却也是导致刘文静被杀的导火索。

早在李渊担任太原留守时,他们俩就投效到了李渊这边,但他们两人之间的分歧也从这一刻开始,也为刘文静之死埋下伏笔。

裴寂原本就是李渊的旧交,所以一开始就跟李渊比较亲近,而刘文静则是看出李渊胸怀大志,所以后面才主动来投效的。

没想到,来了之后,刘文静却发现李渊府上还有个更厉害的人物——李世民!

一番相处后,刘文静认为李世民绝非池中之物,还对裴寂说:李世民非常人可比,此人雄才伟略,是汉高祖、魏太祖一类的人物,年纪虽轻,却是天纵英才。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刘文静认为李世民将来能做皇帝。

谁知,裴寂听完之后,却不以为然,一笑置之。

虽然他们两人都没把这次谈话当回事,也并未因此出现什么争执,但这次谈话决定了他俩将来各自不同的命运。

裴寂由于和李渊走得近,所以始终跟在李渊屁股后面,而刘文静认为李世民是将来的天下之主,所以不断向李世民靠拢。

巧的是,李世民也认为刘文静十分有才,是个可以共谋大事的人物。

后来由于刘文静和瓦岗军的领袖李密有姻亲关系,被关进大牢,李世民还特意去探望他,并询问他对如今天下局势的看法。

得知李世民的来意后,只听刘文静说道:

“如今天下大乱,李密围攻洛阳,皇帝又远在淮南,各地起义军更是风起云涌,跨州连郡、阻碍山泽。如果能顺天应人,高举义旗,则天下不难平定。

时下战乱频繁,大量的百姓为了躲避战乱而涌入太原城,如果把他们聚集起来,可得十万之众,令尊李渊手里也有数万兵马,到时候振臂一呼,谁敢不从。

接着趁关中空虚,率军一举攻入关中,号令天下,不到半年,帝业可成。”

李世民听完后,大加赞赏,从此更加坚定了起兵夺取天下的决心,刘文静也因此成为了李世民的心腹。

文静曰:“今李密长围洛邑,主上流播淮南,大贼连州郡、小盗阻泽山者,万数矣,但须真主驱驾取之。诚能应天顺人,举旗大呼,则四海不足定也。今太原百姓避盗贼者,皆入此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朝啸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领之兵,复且数万,君言出口,谁敢不从?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盈半岁,帝业可成。”太宗笑曰:“君言正合人意。”——《旧唐书》

自此以后,刘文静和裴寂虽然都在李唐旗下效力,但本质上已经分道扬镳。

而他和裴寂之间的矛盾,正是李渊起兵后积攒起来的。

刘文静和裴寂虽然都是晋阳起义的主要谋划者,大功臣,但李渊对待他俩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

李渊起兵后,自称大将军,随即便任命裴寂为大将军府长史,刘文静为大将军府司马,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进位大丞相后,裴寂又转为丞相府长史,刘文静为司马。

长史的品级是高于司马的,权力也比司马大,可见李渊从一开始就比较倚重裴寂。

李渊称帝后,裴寂更是官拜尚书右仆射,刘文静只是官拜“纳言”,虽然这两个职位都是宰相班子,但地位则完全不同。

按照唐初的官制,为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个部门的长官为宰相班子,而尚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权力最大。

裴寂担任的尚书右仆射就是右丞相,相当于首席宰相,而纳言属于门下省长官,虽然属于宰相之一,但和权力最大的首席宰相比起来,纳言这个职位显然是要低不少。

可以说,除了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以外,裴寂就是大唐的一号人物,而刘文静不管怎么努力,都只能屈居于裴寂之下。

此外,李渊对裴寂的宠信也到了一种新高度。

在李渊登基之初,甚至经常赏赐裴寂御膳,最严重的是,李渊每次临朝,还拉着裴寂坐他旁边。

皇帝的龙椅身边能随便坐人吗?即便能坐,那一般也是坐太子之类的角色。

可以说,李渊对裴寂的恩宠是冠绝当世的,满朝文武,无人能及。

这时,刘文静就看得十分不爽,当即就上书劝谏李渊,反正大概意思就是皇帝的龙椅是不能随便给别人坐的,就算是坐龙椅旁边也不行。

谁知,李渊却不以为然,还列举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例子,说刘秀和故友严子陵睡一张床,结果严子陵睡着后把脚压到了刘秀的肚子上,刘秀还不是一笑了之。

所以,李渊认为裴寂既是自己的故交,也是晋阳起兵的首功之臣,跟他同吃同住都没问题。

没想到,此话一出,瞬间就点燃了刘文静心中的怒火!

因为他不服!

自从李渊起兵以来,裴寂一直跟在李渊身边,拍拍马屁,顶多在此前迎合李渊的心里想法,率领百官劝谏李渊称帝而已,根本没什么功劳。

而他自己则不一样,李渊起兵后,刘文静先是前往突厥谈判,并说服突厥可汗支持李唐,还带回2000突厥骑兵,1000匹战马帮助李渊。

李渊入关时,刘文静又率军大破隋将桑显和,接着又击破隋军,俘虏隋朝大将屈突通,为平定关中立下赫赫战功。

可好景不长,在追随李世民讨伐薛举的战役中,李世民由于身患疾病,暂时把兵权交给了刘文静和殷开山。

刘文静没听李世民让他坚守不战的告诫,反而与殷开山主动出击与薛举大战,结果导致大败。

战后,李渊追究战败的责任,刘文静被免除一切官职。

不过,没过多久,李世民病好之后,刘文静再次跟着李世民讨伐薛举,大获全胜,刘文静因立下功劳,才被任命为民部尚书。

反观裴寂,刘武周进犯太原时,裴寂率军与之交战,被打得大败,而裴寂上表请罪时,李渊不仅没怪罪他,反而下旨抚慰,还让他镇抚河东。

李渊的偏心,使得刘文静内心极度不平衡。

于是他开始和裴寂对着干,凡是裴寂支持的,他都反对,凡是裴寂反对的,他都支持,两人的矛盾逐渐白热化。

文静自以才能干用在裴寂之右,又屡有军功,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每廷议多相违戾,寂有所是,文静必非之,由是与寂有隙。——《旧唐书》

可他万万没想到,才没过多久,刘文静有一次在家里和兄弟刘文起喝酒,没想到祸从口出,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恰好那段时间,刘文静家里也不太平,经常发生一些古怪的事情,古代人又比较迷信,以为有妖魔作祟。

所以,刘文静请了法师来家里作法,晚上跟兄弟刘文起喝酒时,刘文静也是借酒浇愁,接着酒劲,他也想发泄一下心中的郁闷。

正当酒过三巡时,刘文静情绪一上来,当场就拔刀照着房间的柱子就砍去,一边砍还一边喊着要剁了裴寂。

正巧法师作法时,又搞得那个氛围十分诡异,而在不远的暗处里,则躲着一个人注视着这一切。

这个人就是刘文静的小妾,可能是平时和其他人姬妾争风吃醋而失宠,这个小妾怀恨在心。

于是借机把这事儿添油加醋一番,告诉了她兄长,让她兄长向皇帝诬告刘文静谋反。

第二天,李渊果然收到举报,说刘文静谋反,于是下令让裴寂和萧瑀前去调查。

文静尝与其弟通直散骑常侍文起酣宴,出言怨望,拔刀击柱曰:“必当斩裴寂耳!”家中妖怪数见,文起忧之,遂召巫者于星下被发衔刀,为厌胜之法。时文静有爱妾失宠,以状告其兄,妾兄上变。高祖以之属吏,遣裴寂、萧瑀问状。——《旧唐书》

当面对审讯时,刘文静完全否认自己谋反,但为了证明清白,他干脆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内心真实想法:

晋阳起义之初,臣任司马,裴寂任长史,臣与裴寂的地位都差不多,可如今裴寂拥有豪宅,贵为首席宰相,而我自己,明明立下不少功劳,得到的官位和赏赐却和常人差不多。

臣为了大唐,东征西讨的时候,只能把老母亲和家人留在京师,都没时间照顾,所以臣只是对此心怀不满,加上喝醉酒,才说了胡话。

其实,刘文静和裴寂那点事儿,满朝文武都是心知肚明的,刘文静的功劳,大家也都是看在眼里的,谁都不会相信刘文静会谋反。

因此,在向李渊汇报审讯结果时,萧瑀认为刘文静只是发发牢骚,并没有谋反,随即,大臣李纲也站出来支持萧瑀的看法,李世民也出面为刘文静求情。

李渊见状,也开始犹豫起来,虽然他对刘文静没什么好感,但毕竟为他求情的几个人都是朝廷里举足轻重的人物,因此暂未做出决定。

李纲、萧瑀皆明其非反。太宗以文静义旗初起,先定非常之策,始告寂知;及平京城,任遇悬隔,止以文静为觖望,非敢谋反,极佑助之。——《旧唐书》

谁知,大臣们离开后,正当李渊还在犹豫之时,裴寂出现了。

他对李渊说道:

刘文静的才华和智谋确实在众人之上,但他这个人生性阴险猜忌,他的丑言怪节已经显露,如今天下未定,外有强敌,如果留着他,必成祸患。

此话一出,直接戳中了李渊的痛处!

李渊当即就决定,将刘文静和刘文起处斩,罚没家产,于是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而高祖素疏忌之,裴寂又言曰:“文静才略,实冠时人,性复粗险,忿不思难,丑言悖逆,其状已彰。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勍敌,今若赦之,必贻后患。”高祖竟听其言,遂杀文静、文起,仍籍没其家。文静临刑,抚膺叹曰:“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时年五十二。——《旧唐书》

那么问题来了,李渊的痛处到底是什么?跟刘文静有什么关系?这就涉及到李唐内部的权力斗争了。

李渊和李世民之间的斗争

自从李渊起兵以来,李渊逐渐把兵权交给了李世民,让他负责替李唐征伐天下,而李世民也不负众望,经常性地打胜仗。

每次只要打了胜仗,李渊都会给李世民加官升职,到了刘文静被杀的这一年,李世民已经官拜太尉,陕东道行台尚书令,不久又加封凉州总管。

在这个过程中,刘文静虽然在朝廷里不吃香,但他在李世民那边,可是被当成了心腹,是首席谋士。

而且,李世民和刘文静两人惺惺相惜,互相欣赏,关系一点都不比李渊和裴寂差。

李世民作为军队统帅讨伐薛举时,刘文静就是元帅府长史,李世民做了陕东道行台尚书令时,刘文静就是陕东道行台左仆射。

刘文静在李世民这边的职位,仅仅是一人之下,除了李世民以外,刘文静就是二号人物。

陕东道行台是当时唐朝最核心、最强大的军区,掌握着李唐最精锐的军队,刘文静做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意味着他是陕东道军区的二号人物。

换句话说,如今的刘文静,他不仅仅是李渊的民部尚书,更是李世民的心腹,是死党。

随着李世民立下的战功越来越多,威望也越来越高,李渊手里的官位估计都满足不了李世民了。

如果李世民再立功,李渊甚至都不知道该给李世民封个什么官儿才好。

后续事情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李渊在封无可封的情况下,搞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天策上将”封给了李世民。

老谋深算的李渊,显然已经看到了问题的所在。

李世民的权势已经很大了,正如裴寂所说,刘文静的才干和智谋远在众人之上,如果李世民身边再放一个刘文静,那可就大大不妙。

这等于是李世民拥有了文武团队,随着李世民战功和威望的提升,势必会以陕东道军区为基础,形成一股足以和朝廷抗衡的势力集团。

到那时,李世民不仅会威胁李渊的皇权,而且还会直接对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产生严重威胁。

李渊显然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决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所以这个时候,李世民越是替刘文静求情,越是能强化李渊对这些事情的判断,而且更加强化李渊杀鸡儆猴的决心,反而加速了刘文静的死亡。

所以,在李渊看来,刘文静必须死!

杀了刘文静,一方面是剪除了李世民的羽翼,防止李世民坐大,成为一股能对抗朝廷的势力集团。

另一方面,是保护李建成,并敲打李世民。

他是借机告诉李世民,皇位将来不会传给你,别天天想着拉山头,好好做一个为大唐开疆拓土的战神,不要有其他痴心妄想的想法。

但李渊显然是低估了李世民,刘文静虽然死了,但李世民的山头建设并未因此而终止。

李唐平定天下后,李世民便着手重建谋臣团队,他搞了秦王府文学馆,招揽到十八学士。

其中,房玄龄和杜如晦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李世民最为倚重的谋士团队,在这些文武团队的助力下,李世民最终通过玄武门事变,宣告胜出。

而刘文静也在贞观三年得以平反,当初搞死刘文静的凶手,一个是李渊,另一个是裴寂。

李世民虽然不敢对李渊怎么样,但对裴寂还是敢下手的,裴寂很快就遭到打击报复,被贬出了京城。

所以,刘文静本质上是死于李渊和李世民之间的权力角逐,只不过当时李世民羽翼未丰,而李渊和裴寂作为李唐权势最强的两个人,刘文静必然难逃一死。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搜索,侵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渊,谋士,李世民,首席,人物,天下,权力斗争,刘文静,裴寂,起兵,观点评论,李渊,李世民,刘文静,李唐,裴寂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渊,谋士,李世民,首席,人物,天下,权力斗争,刘文静,裴寂,起兵,观点评论,李渊,李世民,刘文静,李唐,裴寂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渊,谋士,李世民,首席,人物,天下,权力斗争,刘文静,裴寂,起兵,观点评论,李渊,李世民,刘文静,李唐,裴寂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