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八年,朱棣去皇觉寺,从一个和尚身边走过时,对方突然开口“燕王,我愿意投靠你,送你一顶白帽子”。
朱棣听后脸色大变,低声怒斥道:“你想死吗?”,随即转身就走。
朱棣很生气,他虽然文化不高,但是王上加白是什么他还是知道的,这不是让他造反吗?简直嫌命长了!
和尚双手合十,嘴角含笑,闭目不语。
朱棣,你会回来找我的,我不会看错。
和尚信誓旦旦的想着。
果然,朱棣临走时,来到原地闭目打坐的和尚身边,眼睛飘向远处,状似无意的轻哼一声,“你跟我走吧”。
和尚睁眼,了然的微微一笑,“阿弥陀佛,燕王果然是成大事的人!”。
说罢,旋即起身,一双三角眼精光暴闪,宛如巨蟒出世。
乱起来吧,整个天下将因我而倾覆!
和尚裹着黑布袍,双手拢在袖子里,静静的跟在朱棣后面,顶着大光头,看着走在前面的高大身影,满脸平静低沉,眼中却有着掩饰不住的嗜血和兴奋。
嗯,这是朱重八之后,又一个不正经的和尚。
他就是后世有“黑衣宰相,乱世妖僧”之称的姚广孝。
从此他将开启自我救赎的传奇一生!
学成出山,却乱世已平,无施展机会,大失所望
他是一个和尚,却不是一个普通的和尚,他六根未净,心有大志。他只比朱元璋小8岁。
身为佛门僧人,却拜道家奇人席应真为师,学习了他的阴阳术数之学,里面包含兵法韬略,奇门遁甲,阴阳八卦,占卜问吉等等,非常广博。
一般学这门学问的人都心有包含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说白了就是一个阴谋家,放在太平社会就是不安定因素,姚广孝的心思可想而知。
从此,姚广孝这个怪和尚身负兵法战阵之术,奇谋纵横之法,乱世平天下之策。他渴望在乱世实现心中的抱负。
可惜姚广孝生不逢时,等他学成出师,想要施展一身才华搅动天下风云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元末乱世已经结束,朱元璋已经横扫群雄,于1368年建国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定都金陵,百姓民生稳定发展,一片欣欣向荣。哪里还有乱世的影子?
满心壮志的姚广孝,当即就像在冰天雪地里被人一盆冰水灌下,从头凉到脚,冷得彻骨。
没想到他的事业还没来得及开展,就已经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满怀希望的出山,信心满满,却直接从希望到无尽的绝望,人生最大的打击莫过于此。
希望再次破灭,彻底绝望
可是没想到的是,就在姚广孝万念俱灰的时候,却再次出现了一缕希望的曙光。
朱元璋下令,招募民间懂得儒术的僧人参加礼部考试,姚广孝知道这是自己实现抱负的最后一次希望,否则和平年代根本没有他一展所长的机会。
或许,他可以换种方式成就自己的大业,姚广孝这样想着。
但是,他再次失望了,他充满惊喜的去参加考试,非常有把握的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名落孙山了。
接连而来的打击让姚广孝彻底崩溃了,他再也不抱任何希望了。
整日无精打采,死气沉沉,宛如行尸走肉,因为他的人生看不到希望了。
姚广孝整天就这样,提着酒壶烂醉如泥的到处晃荡。
喝醉了直接倒地就睡,饿了就进饭馆,吃完饭没钱,换来一顿毒打,下次仍然继续。他已经放弃了自己。
偶遇奇人,受到启发,重拾信心
直到有一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途径嵩山寺,遇到了一个奇人,让他再次重新获得了人生的信念。
那一天,他一如往常的拿着酒壶晃晃悠悠的到处走,路过一个摆摊算命的地方。
本没怎么在意,可是那算命师却叫住了他,说他这个和尚太过奇怪,面相凶狠,三角眼中杀孽太重,就像生病的老虎,天性嗜杀,以后会成为刘秉忠那样残暴的人,应该早日在寺庙中静修,洗涤罪孽。
这话要是普通人听到后,肯定会生气。一不杀生二不害人的,却被人说身有杀孽,肯定会生气的。
但是姚广孝却不生气,反而非常高兴,因为他本就不甘于平凡,他想要以天下为局,下一盘大棋,搅动风云。让他这么平平无奇毫无志向的活着,生不如死。
他的大业本就与万千人命相关,要想有所成就,必然就会杀戮无数。算师说他身含杀孽,如果对方说的准的话,那岂不是说他以后仍然有机会实现心中的抱负?
姚广孝非常惊喜,不管对方说的是真是假,他都愿意去相信,因为这是他能活着面对世间的信念,哪怕是假的,但哪怕一个人认可,就总有希望,总比看不到任何光明一片绝望的好。
就像沙漠中饥渴前行数日的行人,突然听到有对面过来的人说,前面不远处有水源,不管真假,他们都会信的,因为相信就代表希望,不然彻底绝望,会死的。
姚广孝正是这个心态。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那个算命的并不是江湖上卖艺糊口的,而是当世有名的相士袁㤨,否则定会深信不疑。
袁㤨的能力,就像三国评价曹操“乱世奸雄,治世能臣”的许邵一个等级的相士。
但此时的姚广孝已经没心思管那么多了,他一改往日颓废,恢复神采。之前还一片死气的三角眼中顿时变得杀机密布,似乎有无尽修罗隐藏在其中。
得遇燕王,大展宏图的机会到来
姚广孝知道,要想实现他心中所愿,这个天下就得乱起来,可是太平盛世要乱起来,外部力量肯定不行,局部反叛还没有起来,就会被新建的朝气蓬勃的朝廷派遣大军镇压,翻不起浪花。
毕竟,朝代初期的实力和末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以要乱,只能从内部,那就是皇子争权。
想到这里,姚广孝立马动身,数年时间,他游遍了大明北方边境被分封的有实力的藩王封地。
又南下去了鱼米之乡的江南一趟。把朱元璋分封在外的皇子们都近距离观察了一遍。但令他失望的是,没有一个让他看入眼的。
要么是秦、晋二王那样军事杰出,却文治不行,生性残暴之辈;
要么就是像周王湘王那种偏向于文化知识,以及诗词歌赋,却不懂军事的才子,都不是合格的人选。
当他心中逐渐凄凉的抱着最后一丝为了圆满的体验心态打算象征性的游历北平的时候,没想到却让他有了生平最难忘的惊喜。
他发现了一个人,让他感到莫名的惊喜——燕王朱棣。
那种感觉就像是快要渴死的人身边出现了一碗清泉,让他兴奋的不知所以,只想仰天大笑。
燕王的出现,让他不再像一个无头苍蝇一般无所事事,看不到人生的价值。他的理想抱负都可以实现了。
通过他在北平的观察,燕王文武双全。
武可镇守边境,北逐胡人,手中大军兵强马壮;文可安定民生,北平经济繁荣,一片祥和。
为人礼贤下士,善待士卒仆人,深受百姓和众文臣武将的爱戴;心有谋略,治军极严,手下大军令行禁止,北平防守如铁桶一般无懈可击。
他又杀伐果断,魄力十足,朱元璋安插在北平监视燕王的锦衣卫探子,被他以各种手段揪出毫不犹豫的杀掉,还能找到充足的理由不引起朱元璋的不满和怀疑,北平燕王府的消息从无一丝泄露。
姚广孝越看越满意,越看越兴奋,燕王朱棣简直就是他实现抱负最理想的人选,绝对能和朱元璋分庭抗礼,妥妥的帝王之资。
但是此刻,他只是一个和尚,是没有资格见到藩王的,还需等待机会,来日方长。
等着吧,燕王,我会送你一个天下。
姚广孝看了一眼燕王府,悄无声息的转身离去。
战乱起,纵横阖闾,以天下为棋盘,重组江山
一转眼就过了三年,终于到了洪武十八年,朱元璋从民间选拔了十名僧人,准备分给皇子带回封地讲经荐福。
这一天,朱棣带着一脸和善的笑容,来到了皇觉寺。
不远处一位身穿黑色僧袍的光头和尚双手合十,看着朱棣,嘴角上扬,眼中露出了惊喜狡黠的笑容。
机会终于来了!
姚广孝高兴的想着。
当燕王从他身边走过时,他毫不犹豫的出声拦下了对方,在对方疑惑的眼神中,以送礼为名告诉了他助他夺天下的话语。
果然,朱棣先是一愣,眼中有隐藏极深的一丝贪婪一闪而逝,随即愤怒的斥责了姚广孝,然后转身离去。
姚广孝知道他成功了,朱棣也是有想法的,他看的很清楚,现在需要的只是等待。
果不其然,朱棣临走时点名带走了他。
姚广孝知道,自己的时代来临了。
从此将是龙腾大海,天翻地覆!
回到北平后,姚广孝平时开始经常有意无意的鼓动朱棣造反,朱棣虽心有贪念,但是顾虑太多。
更何况他也不是他父皇朱元璋的对手,而且他不能不孝呀。
事情就这样一拖再拖。
直到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上位,一切都变了。
谁都没想到,这个平时看着和善温顺的太孙朱允炆,事实上却是心狠手辣之辈,刚上位就对叔叔们挥动了屠刀。
眼看着接二连三的藩王被削,命运悲惨,姚广孝趁机再次推销他的造反大业。
朱棣终于同意了,反正不反,朱允炆的刀子也马上落在他的头上,还不如反了。
就这样,燕王造反正式开始了,姚广孝终于拥有了实现人生抱负的舞台供他一展所长。
他用尽毕生所学,为燕王倾尽心力的谋划,经过周密部署,展开了和朱允炆长达两年的战争,最终朱棣胜出,登基为帝,年号永乐。
实现抱负,心愿已了,再无所求,归于佛门
但谁都没想到,最大的功臣姚广孝,此刻却辞去了朱棣所有的恩赏,入皇觉寺当起了一个真正的和尚,常伴青灯古佛。
姚广孝此刻心中却没有半点儿伤心和不服。他是高兴的,轻松的,快意的。
他为朱棣谋划,本就不图权利富贵,只为实现心中抱负,如今得尝所愿,他心愿已了,再也没有什么需求了,佛祖身边就是他最好的归宿。
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与名。
只留下一个,“黑衣宰相,乱世妖僧”的传说。
但是他的功绩,对于朱棣来说,却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如果没有他,朱棣也不敢造反,就算敢,他的失败的概率也太大了。
也许,科举中放走了姚广孝,是朱元璋为朱允炆犯了最大的失误吧,如果姚广孝通过科举入选礼部,呆在朱允炆身边,就算朱允炆再怎么废物,以姚广孝经天纬地之才,也能玩得转全局。朱棣靖难基本上没有成功的可能,大明的历史都会被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