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确有些讽刺,崇祯一心想要挽救大明这是肯定的,但恰恰是他亲手加速了大明的灭亡。对比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崇祯继位之时的情况其实并不差,甚至还要更好,然而正是由于他的“勤勉”,反而将大明推入了深渊,最终变成了亡国之君,岂不讽刺?
崇祯继位时的情况并不差
崇祯继位之时,大明虽然已经是大厦将倾,但实际上与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相比,他所遇到的情况并不是最糟糕的,他的优势至少有以下几点:
2、战事并未恶化。虽然后金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但满清对大明仍然没有形成足够大的威胁,且此时蒙古各部大多仍然心向大明,只有东部少数部落与满清结盟。而此时的农民起义军在明军的围剿下,仍然处在劣势,基本属于流寇。
4、民间经济结构较好。大明虽然重农抑商,但实际上明末时期南方的商业发展已经相当可观,北方地区虽然因为天灾人祸,导致百姓怨声载道,但南方的经济情况仍然良好。如果措施得当,朝廷的财政收入仍然有保障。
5、军队并未崩溃。虽然明朝的卫所制已经彻底崩溃,但在适当推行募兵制的情况下,军队战斗力并非没有保证。而且不少军队已经具有了军阀性质,但这些军队大部分仍然效忠朝廷。
崇祯一手将明朝推向了深渊
既然当时的明朝还没有亡国之相,为何仅仅过了十七年,大明的江山就轰然倒塌了呢?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崇祯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1、能力平庸。这是崇祯最大的问题,他勤勉不假,但远谈不上明君。我认为崇祯的致命缺陷在于目光不够长远、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例如在处置阉党问题上,党争祸国不假,处理阉党也没有问题,但他却选择了一竿子打死,根本没有预料到阉党被彻底根除后,东林党一家独大的局面。结果党争的确是没了,可失去约束的东林党却又成了祸害。
综上所述,崇祯接手时的大明情况本来并不差,然而正是因为崇祯的一番“积极治理”,反而将大明推向了深渊。所以说,如果没有相应的能力,那么与其勤勤恳恳,倒不如庸庸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