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唐河:隆重纪念李季先生诞辰100周年 河南唐河:隆重纪念李季先生诞辰100周年
座谈会会场
2022年8月16日,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李季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共唐河县委、唐河县人民政府在唐州大剧院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这位在中国新诗发展中具有开创性贡献的伟大诗人。南阳市政协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庹军,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雷洪波、南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鲁吉英,中共唐河县委书记贺迎、县政协主席游金会,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政府副县长李中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仝兆振,县政府党组成员、县政协副主席赵群梅等市、县领导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会场
应邀出席座谈会的嘉宾有:著名作家、原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田中禾,著名剧作家、河南省文联副主席陈涌泉,著名作家、原南海舰队政治部创作室主任郭富文,央视纪录片导演许进安;作家、南阳市作协名誉顾问、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秦俊,作家、全国人大代表、原市文联主席廖华歌,南阳市文联二级调研员孙晓磊,作家、南阳市作协主席刁仁庆,作家、南阳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乔海军(水兵),邓州市文联主席、南阳市作协副主席闫俊玲,南阳市作协副主席文香婵,《躬耕》杂志主编、文学院院长、南阳市作协副秘书长李大旭,青年作家、南阳市作协副秘书长祁娟,南阳报业集团主任王伟、《南阳晨报》文艺部记者马苏等省、市文化文学界著名人士。唐河县文联主席周爽、祁仪镇党委书记李博、镇长鞠杰参加了座谈会。
李季(1922.8—1980.3),原名李振鹏,笔名李季、里计,唐河县祁仪镇人。8岁入祁仪县立第三小学读书,从小具有艺术天赋,喜欢曲艺说唱。小学毕业考入南阳私立敬业中学。抗战爆发后,回家乡从事抗日宣传活动。为抗日救国,1938年夏,李季在中共唐南区委书记黄子瑞安排下,历尽艰难险阻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毕业,分配在太行山区敌后根据地,任八路军连队政治指导员。1943年初,李季到陕甘宁边区工作,曾任小学教员、盐池县政府秘书和《三边报》报社社长。他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搜集了大量信天游民歌,了解到许多感人的革命斗争故事,为后来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1943年初,李季在陕甘宁边区工作留影
1945年冬,李季根据流传在“三边”的民间故事,以“信天游”形式创作出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1946年9月发表后立即引起巨大影响。为诗歌领域实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第一个硕果,是一部划时代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具有崇高地位。1949年秋,李季任中共中央中南局文艺处副处长、中南文联编辑出版部副部长,创办和主编《长江文艺》月刊。培养出了以全国著名的唐河农民作家李文元为代表的一批文学新人。1953年初,李季响应党的号召,到玉门油矿深入生活,任矿党委宣传部长。他与工人一起生活劳动,几年间先后发表和出版了长诗《生活之歌》、短诗集《玉门诗抄》《致以石油工人的敬礼》等以石油工人为题材的作品。被称为“石油诗人”。
1962年,李季任《人民文学》副主编
1958年,他任中国作协兰州分会主席,创作了长篇叙事诗《杨高传》(分为《五月端阳》《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玉门儿女出证记》三部),是一部气势恢宏、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巨著。他吸取了民歌和曲艺的表现手法,在作品民族化、大众化的探索中又迈出了一步。
1975年春,李季(右)陪同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诗人
1976年以后,李季先后担任《诗刊》和《人民文学》的领导职务,为恢复和繁荣我国文艺事业勤奋工作。1979年10月,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在会上作《中国作家协会筹备组关于作协恢复活动以来的工作情况报告》,并当选为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作协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980年3月8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
1979年10月,李季在全国第四届文代会
座谈会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中阳主持。会前播放了介绍李季生平和文学成就的专题片《永远的李季》,播放了李季先生儿子李江夏先生的致辞视频,宣读了冯友兰先生女儿、著名作家宗璞先生和中国《诗刊》社、河南省文联、河南省作协,河南省诗歌协会发来的贺信。
县委书记贺迎致欢迎词,李季故里祁仪镇党委书记李博致辞,南阳市文联主席鲁吉英和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雷洪波分别讲话,对唐河县委、县政府隆重举行纪念李季先生诞辰百年座谈会表示祝贺和欢迎。
领导致辞讲话后,县戏曲艺术中心演员曲良忠、孔艳丽用鼓词形式演唱了《王贵与李香香》片段,鲁胜新朗诵了李季先生的诗歌《致北京》,回放了大型现代秦腔剧《王贵与李香香》片段钢琴伴奏合唱部分。其后,各位特邀嘉宾、作家学者围绕李季先生文学创作成就进行发言。
县文联所属各文艺家协会主席和县内30多位业余作者参加会议。
座谈会会场
座谈会会场
秦腔剧《王贵与李香香》剧照
作者简介:李中群,网名:唐河岸边,唐河县桐寨铺镇人。县人大退休干部,现任唐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从事县域历史文化的研究。2007年来,在《唐河文史资料》《石柱山》《唐州风》等刊物发表文章100余篇。参与《唐河胜迹》《中共唐河县历史(第二卷)》《唐河革命老区发展史》《史韵唐河》《漫话唐河》《南阳历史文化词典(唐河县部分)》《唐河县地名志》等书的编纂工作。
来源: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