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作者看到很多人评论说,李林甫身为宰相,却大字不识一个,还迫害文人,简直是祸国殃民之辈。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来说,李林甫确实是身居宰相一职,但是说他“不识字”和“迫害文人”,这就有着一定争议了。为何这么说呢?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李林甫这个人的出生。
李林甫,是唐朝皇室的一员,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的曾孙,著名画家李思训的侄子。
李林甫早年的时候担任过御史中丞、刑部侍郎等职,后来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授衔三品。开元二十四年的时候,李林甫接替张九龄,成为中书令右丞相,后来又被封为晋国公兼尚书左仆射。
通过李林甫的升迁之路我们不难看出,他其实还是有能力的,否则皇帝就算是再昏庸,也不至于将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引入到自己的重要官僚队伍中来,其最大可能就是给他一个小官而已。再者来说,唐玄宗并不昏庸,至少在当时他还不昏庸。要知道,唐玄宗的失败是存在很多原因的,但是能创造“开元盛世”的玄宗皇帝,一定不傻。
所以,说李林甫不识字,则是对他的“污蔑”,但是要说他迫害文人,也有一定的争议。当然了,作者不是否认他这样做过,毕竟他在位的时候,曾一度大权在握,闭塞言路,排斥贤才。最后还建议重用武将,致使安禄山坐大,一人就控制唐帝国的三个大军区,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所以,与其说李林甫迫害文人,还不如说成是他排除异己,壮大和稳固自己的权力。
但是,我们也知道,李林甫可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长达十九年。而他能担任这么久的宰相,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就像著名历史学者易中天所说的那样:“李林甫比他的前任更关心国家机器的高效有序运转,并亲任工程师和程序员”。
他不仅简化行政手续,为帝国和民众减轻了负担。他也和法学家们一起整理和修订法律,促进了司法清明高效。只是,重用番将,包括安禄山,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当然了,他也因为这件事,可以说已经是“遗臭万年”了。但是严格来说,如果我们仅仅把李林甫视作一个反面人物,显然太片面了。
你们觉得呢?欢迎关注作者,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吧!
史料参考:
《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