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份十分珍贵的史料,名为《明太祖皇帝钦录》,这份史料记载着明太祖朱元璋对儿孙所下的部分诏谕,可以算作家信。其中就记载了一份诏旨,是朱元璋对他的第二个孙子晋王朱济熺所说的: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之不亡也。
李亚子,指的就是李存勖,他是五代后唐王朝的建立者,当时年仅二十四岁的李存勖在父亲李克用病死军中后,继承晋王之位,大败梁军,朱温听说自己的军队战败后惊叹生儿子就应该像李亚子这样啊,李克用后继有人啊!
朱元璋在给朱济熺的诏旨上就是引用了这段历史记载,而此时的朱济熺也是父亲刚死不久,和李存勖的境遇颇为相似,朱元璋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朱济熺能向李存勖学习,把父亲的事业发扬光大。
然而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倘若朱元璋泉下有知,只怕也是要失望了。
朱济熺,生于洪武八年,是皇三子晋王朱㭎的嫡长子,也是朱元璋的第二个孙子,按例册为晋王世子,出生的第二年母亲谢氏就去世了。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长孙朱雄英去世,朱济熺成为了事实上的皇长孙。
晋王朱㭎在朱元璋诸子极为出众,不仅仪表堂堂,修目美髥,而且能征善战,曾多次带兵出塞北伐,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是洪武时期最受重用的两位藩王之一,而另一位,则是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燕王朱棣素来与朱㭎不和,有一次朱㭎与燕王入朝,见燕王有疾,出言讥讽,两人唇枪舌剑的吵了起来,最后不欢而散,燕王一怒之下拂袖归国,两人的梁子就此结了下来。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越过诸子而选择太子次子朱允炆为储君,立为皇太孙。太子去世,大侄子朱允炆的上位让藩王们各怀心思,作为朱元璋最得意的两个儿子,晋王如何想的不得而知,但燕王的不满从后来的行动中倒是不难看出。
这里就不得不提朱元璋搞的藩王制度了,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都封为亲王,世袭罔替,政治地位极高,号称“亚天子一等”,这其中又有秦王朱樉、晋王朱㭎、燕王朱棣、代王朱桂、肃王朱楧、辽王朱植、庆王朱栴、宁王朱权、谷王朱橞、韩王朱松九大塞王,这些藩王拱卫边境、手握重兵,在朱元璋在世时尚可听从朱元璋号令,但嗣君继位后这些藩王尾大不掉、图谋不轨又该怎么办呢?
朱元璋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在朱元璋的设想中,九大塞王环环相扣,互为制衡,而且亲王们的关系也不是很和睦,如前文提到的燕王和晋王就势同水火,一王造反其他藩王必会群起攻之,难成气候。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件就彻底打乱了朱元璋的计划。
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朱樉去世,立其长子朱尚炳袭爵,洪武三十一年,晋王朱㭎去世,朱元璋此时发现,燕王朱棣已是事实上的诸王之长,加上常年领兵出塞,节制诸王勋贵,威望之高,实力之强,已经无人可制了,无可奈合之下,只得下诏命晋王嫡长子朱济熺袭爵,也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纸诏谕。
两个月后,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在储位时就对气焰滔天、号称“亚天子一等”的藩王极为不满,尤其是燕王这个诸王之长。建文元年,周、代、齐、湘、珉五藩相继被削,被废为庶人,湘王更是在惊怒之下阖宫自焚,如此血淋淋的开场,也没有阻止建文帝削藩的脚步,同年六月,燕王在封地北平以“清君侧”的名义举旗造反,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开始了。
那么晋王朱济熺在这场削藩大战中是怎么应对的呢?他是站队建文帝攻打燕军还是站队燕王一起造反?朱济熺哪个都没有选,他和堂弟秦王朱尚炳一样,选择了旁观。这也是当时大部分藩王的选择。
朱元璋所构建的理想蓝图被彻底打碎了,秦王、晋王早死,世子太年轻,缺乏执政掌军经验,使得燕王一家势大,建文帝对宗室又太过赶尽杀绝,周、代、齐、湘、珉五王的惨况让其他亲王心有戚戚焉。他们不会反对燕王,但也不会反对建文帝
建文四年,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焚宫失踪,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告终,但朱济熺并不高兴,他不喜欢建文帝削藩,但也不喜欢与父亲不合的燕王上位。这也造成了他日后的悲剧。
朱棣登基后晋王朱济熺来朝,朱棣在给这个大侄子的诏谕里不无敲打之意:
“尔为皇考妣长孙,钟爱尤笃。今尔父虽逝,吾岂不知体皇考妣之心为心乎?正图与尔共享富贵。且西北重镇,资尔控驭,尔居国年久,令誉已著,抚安藩屏,方有望焉。”
朱棣为何会特别关照朱济熺?除了晋府手握重兵以外,朱济熺之弟朱济熿的岳父正是曹国公李景隆,而李景隆为了女婿能够上位,在朱棣面前数言其过,让朱棣对朱济熺起了猜忌之心。
永乐二年,朱棣将晋府长史废黜,重新给晋府安排了长史,朱济熺为求自保而选择将晋府护卫上交,但朱棣却拒绝了朱济熺并且致信宽慰。永乐三年又将朱济熺的弟弟朱济炫安置潞州,并责令朱济熺管教训诫。
永乐六年,朱棣以晋府纪善拒接诏旨而对朱济熺下诏训斥,并要求将王府纪善械送至京师。同年十一月朱济熺来朝,又以非藩王来朝之时进京,命其还国。次月,又因晋府私赠乌思藏阐化王礼物,再次下诏训斥。
朱济熺屡次被朱棣下诏斥责,他的弟弟朱济熿也对大哥这个晋王也是虎视眈眈,联合弟弟朱济炫、朱济烺向朱棣告状,说他心怀忿恨,图谋不轨,命朱济熺来京师,路过宣府恰好遇上朱棣的北征大军,也就留在宣府面见朱棣。
这次面见的细节并不清楚,但从朱棣的态度上来看,这是一次很不愉快的会面。永乐十二年十一月,朱棣下诏废朱济熺为庶人,朱济熿袭爵,同时也废其世子朱美圭为庶人,命父子两人给晋王朱㭎守坟,朱济熺从此跌入了人生最低谷。
这种暗无天日的日子过了近十年,到永乐二十一年出现了转机,这一年冬天,朱棣将朱济熺长子朱美圭册为平阳王,派中官护送父子两人至平阳,赐以冠带、金银、牛羊等物,父子两人历经十年寒苦,终于看到了希望。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皇太子朱高炽继位,朱高炽在为燕世子时曾和朱济熺一起在南京读过书,兄弟两人的感情很好,朱高炽对这位堂兄也是尽可能的优待,多次赐以丰厚的礼物,朱济熺向朱高炽上奏昔日诸弟诬陷自己的旧事,但朱高炽并没有给朱济熺申冤作主的意思。
宣德元年,朱济熺再次给新皇帝朱瞻基上奏,控诉朱济熿对自己的迫害,而朱瞻基仍无意为朱济熺主持公道,弟弟朱济焕也上书控诉朱济熿,皇帝览之恻然,命对朱济焕加以抚慰。
虽然朱瞻基现在还没有处置朱济熿的意思,但朱济熿曾意图参与汉王朱高煦谋反一事已经传进了朱瞻基的耳朵里,宣德二年朱瞻基以朱济熿所行多不法,弑杀嫡母、逼烝恭王(朱㭎)侍女吉祥,参与汉王谋反等罪名将朱济熿废为庶人,幽居凤阳。虽然朱济熿被废,但朱济熺也没恢复王位,仍是以前晋王的身份随儿子朱美圭居住在平阳,宣德十年,朱济熺去世,结束了他坎坷的人生,享年六十一岁。正统二年朱美圭由平阳王袭封晋王,晋王之位从此回到朱济熺这一系。
回头来看,当年太祖皇帝对朱济熺寄予的厚望,朱济熺自己何曾实现过呢?不仅如此,就连自己名正言顺继承的王位也不能保住。生子当如李亚子,而李存勖最后死于兵变,帝位被弟弟李嗣源夺走,倒是和朱济熺的境遇出离的类似。即使英明神武如朱元璋,也没猜中开始,却猜中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