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代私盐的泛滥:是王朝的衰微还是社会的变革?

明代私盐的泛滥:是王朝的衰微还是社会的变革?

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明王朝应运而生之后,有关于食盐的管理就推出来了开中法。在开中法的指引下,明代的政府还是在不断的鼓励和招募商人对于粮食的运输,然而这样的运输,是把粮食从产量比较高的地方运送到边境地区,紧接着用这些粮食去换取盐引。

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吸引一系列的商人参与其中,并且还能够让边境的军粮更加的有储备。但是这样的做法也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就像任何一个王朝发展到相当平稳的时期,人们的思想也就会发生巨大的转变。

当人们食不果腹的时候,所想的就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让自己的生活条件得以改善,比如说吃饱饭又或者是穿暖衣服,然而当人们生活在一个富足的环境中时,思想就开始作祟了。

一、明王朝盐业的管控很严格

1、设置开中法

明王朝在发展的过程中,是离不开盐业的发展。然而为了能够限制盐业以及斯言之风,在当时就推出了开中法。当时实行的是以茶叶含有盐为商品交换的中介,然后去招募很多的商人,让这些商人把军粮和马匹等一系列物资运送到偏远的地区。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份的时候,山西一带特别的缺粮食,在当时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朝廷就出面招募商人,并且还表示运送完粮食之后会给商人一定的眼影,这也就意味着获得了眼影之后的商人可以到指定的地方去售卖食盐,进而获取一笔财富。

就在开中法被设置出来,并且陆陆续续推行之后,甘肃以及陕西等很多的地方,都出现了向边境地区运粮食的商队。对于这些商人而言,他们要想进行食盐的交易,就需要展开三个步骤。

首先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按照民政府给出来的访问把粮食运送到规定的这个地点,然后才能够换取盐引,紧接着拿着这一份盐引,到盐场进行等待,此时就可以支盐,紧接着才能够迎来最后一个步骤市易,也就意味着商人就可以把盐带到指定的地方进行销售,从而获取利润。

而这样的方法也就是明王朝的盐贩子们,想要从食盐中获取利润的最原始出路,也就是通过开中法,完成指定的任务。就比如说在运送粮食的过程中,商人没有到达目的地,或者是没有完成这一次送粮食的任务,自然而然是不可能获得盐引的,也就没有办法进行食盐的售卖。

虽然政府在当时允许私人去卖盐,但前提条件是商人要帮助朝廷把这些粮食运到边境地区。就像无理不起早,如果没有利益的话,又怎会驱动这些盐贩子呢?所以在当时要想售卖食盐还是需要完成朝廷所下达的指定任务。

2、对盐业的管控

盐贩子在卖盐的时候之所以要经历如此多的流程,就是明王朝的政府对于盐业的严格把控。倘若不是运送粮食道路遥远或者是面临的困难比较大,政府又怎会愿意把石岩的售卖权转让给这些商人呢?

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渠道,商人们才有机会获得食盐的售卖权利。其实政府也是有所考究的,如果自己去运送粮食的话,相对而言成本要大。所以政府就利用这些商人让他们去完成粮食的运送,紧接着再给他们盐引。

获得政府的允许之后,盐贩子们才能够去售卖食盐,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商人有机会去卖盐的话,那是不是就可以自己去做呢?或者是自己去生产?实际上食盐的售卖和生产都是牢牢的把握在政府的手中。

所以商人在运送粮食的过程中,把粮食送到指定的地方,这个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在支取和分配食盐的过程中,也是有着很大讲究的。商人能够获得多少研究取决于商人往边境地区输送的粮食有多少,会根据运粮的多少来分配食盐的额度。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明朝政府对于盐业的控制是特别严格的。

紧接着在售卖食盐的时候,也并非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展开,有关于食盐的交易和买卖。买卖食盐的地点以及时间都是由政府所规定的。商人完全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既然要想做这一笔生意,就意味着从头到尾需得听政府的安排。

不难看出统治阶级在利用商人的过程中,也把自己的贴身利益维护到了极致,目的就是防止这些商人中饱私囊,遏制商人的发展,从而来巩固王朝的统治。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在开中法的指引之下,商人们要想生产或者是贩卖私盐,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这种现象的发生。然而在时间的推移下,人们的生活也逐渐的富足了,思想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贩卖私盐的现象开始出现

1、朝廷对于盐业的管理越发松弛

任何一个王朝在刚刚建立的时候,各方面都是需要休养生息并且不断发展的,此时就需要执政者付出很多的努力,让王朝的发展更加的平定有序一些。

然而在时间的推移之下,可能有的王朝在发展的过程中,政治会出现一系列的混乱,在种种因素的聚集之下,王朝最终就日落西山了,其实明王朝的发展,也没有摆脱这样的循环。

就像开中法在最开始实行的时候,对于贩卖私盐的情况还是得到了很好的遏制和打压,商人们要想售卖食盐,必须完成相应的任务。更何况当时的官员们,为官也是比较清明的,几乎没有出现贪污的问题。

然而在时间的推移下,特别是到了明王朝发展的后期,有关于食盐方面的售卖,朝廷的官员已经和这些盐贩子形成了强强联合,他们互相勾结起来为的就是能够达到利益的最大化,让自己也能够从中获利。正是这种现象发生之后,让开中法在最开始所形成的严肃管理氛围一瞬间被冲破。

2、开中法不能持续

对于食盐的支取以及售卖的地点和时间,在开中法的指引下都有着相关明确的限制。但是在时间的推移下,一个帝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怎会始终紧绷着神经呢?到了中后期,明王朝的朝廷上也出现了很多的权贵,并且这些人把魔爪,逐渐的伸到了和食盐相关的销售领域。

这些权贵为了能够满足自身的利益,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富足,也就逐渐的寻找开中法在运行过程中的漏洞。长此以往,开中法就完全不能够发挥最开始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完全不能够持续的进行监管。

当然了,开中法在实行的过程中也是存在一定弊端的,因为商人要想获得盐引,是必须要通过帮助政府去运送粮食才能够得到的。并且运送到了粮食之后,也并非立刻就能够获得这一份盐引。

在这其中还需要考虑到商人运送粮食的数量以及时间和资历。在这一因素的推动下,到了明王朝的中后期,开中法的相关规则就明显的不合时宜了。

3、白银流入后物价上涨

明王朝发展到中后期商业发展是特别便利的,当时有很多来自于梅州地区的白银都流入到了明王朝的市场上。这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坏,因为明王朝在生产白银的过程中数量是有限的。

如果在比较和平的年代,没有任何的天灾和人祸发生时,王朝经济的发展都是比较平稳的,完全不可能出现物价飞速的上涨。

然而外来的白银流入市场之后,物价就出现了巨大的上涨,可能政府的财政也是需要相应收支的,但是在这收支的过程中,也让商人逐渐的站在了有关于白银贩卖的这个行列中来。加入其中之后,不仅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多的财富,同时还能够扩大经商的规模。

4、人们思想的变化

人的思想是不停发生变化的,并非是恒定不变的,就在白银涌入到明王朝的市场中之后,同时也传来了一些西方的影响,此时民众之间也就产生了争斗。比如说都在挤破头的想要贩卖私盐,又或者是贩卖白银。

在悄无声息之间,一股拜金主义的热潮就吸上了老百姓的心中。当时各个阶层,都在以追求财富为最大的荣耀。在这一思想发生变化之后,小农经济为主导的老百姓就开始逐渐把目光放在了经商方面,而不是勤劳耕种方面。

结语:

发展到后期私盐的泛滥,已经对于明王朝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和食盐相关的销售这一方面,因为明王朝的财政收入里面,食盐就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就在私盐泛滥成灾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也出现了巨大的赤字,紧接着社会矛盾就不断的尖锐。可能从表面上来看,这只不过是经济发展的一种现象,可实际上明王朝盐业的发展,背后所折射出来的,的确是明王朝逐步走向灭亡的缩影。

参考文献

《明史》

《明实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进行,中法,政府,社会,地方,过程,朝廷,王朝,发展,时候,消息资讯,中法,食盐,明王朝,商人,粮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进行,中法,政府,社会,地方,过程,朝廷,王朝,发展,时候,消息资讯,中法,食盐,明王朝,商人,粮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进行,中法,政府,社会,地方,过程,朝廷,王朝,发展,时候,消息资讯,中法,食盐,明王朝,商人,粮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