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于万历这句话的原文出自《明史》,其文谓曰:“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哉!”这句话基本上是对的。
明神宗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不能不说,在其亲政开始的时候,确实有励精图治的新气象,万历三大征也取得了胜利。可见,明神宗也并不是一个没有能力的皇帝。
但是他亲政以后的一些行为,确实为明王朝衰败埋下了伏笔。
万历皇帝反攻倒算,清算张居正,使张居正的改革成果流失殆尽
明神宗亲政后,对之前的顾命大臣内阁首辅张居正进行清算。随着清算的展开,也波及了张居正改革的成果,张居正的继任者张四维和申时行一切尽反张居正所为,张四维恢复了冗官弊政,而申时行更是直接废除了考成法,造成了吏治废弛,明王朝开始衰弱:“使纪纲凌迟,侵渔日恣,吏贪而民玩,将惰而兵骄。”
长期懒政、怠政,加速了明王朝的腐败
明神宗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已经有了怠政的苗头,数次传旨免朝。万历十八年(1590年),申时行更是免去了经筵和日讲,只进讲章让万历皇帝自己阅览。发展到后来干脆就以称病调养为理由,上朝次数非常稀少,很少面见大臣,连大臣的奏章也懒得批阅“疏皆不发”。
朱翊钧
这就导致了国家得中枢机构全面瘫痪,不仅许多干旱水灾、刑狱这样的国家大事不能处理,就连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也不能正常的进行,形成了缺官不补的局面,明朝的政治状况就日益恶化了:“文武大选、急选官及四方教职,积数千人,以吏、兵二科缺掌印不画凭,久滞都下,时攀执政舆哀诉。诏狱囚以理刑无人不决遣,家属聚号长安门。”
横征暴敛,向地方上派遣矿监、税使,激化了阶级矛盾
自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六月起,明神宗就派大量的宦官充当矿监和税使,以开矿和征收商税的名义,到各处去搜刮民脂民膏,这些人仗着皇权的庇护,疯狂敛财,凌虐百姓,使明朝的社会生态和地方军政受到了很大的破坏:“而诸税监有所奏,朝上夕报可,所劾无不曲护之,以故诸税监益骄,所至肆虐,民不聊生,随地激变。”
比如说在辽东地区万历所派遣的的税监高淮,在其在辽东任税监十年间,搞得辽东军政、民生极其混乱,“山海关内外咸被其毒”,终于到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辽东前屯卫、锦州、松山军民忍无可忍,开始可针对高淮的军变革民变,其中前屯卫官兵甚至要“誓食淮肉”来发泄心中的怨恨,吓得高淮又逃入关内寻求庇护。
所以、综上来看明朝亡于万历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