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当了唐朝的皇帝之后,呕心沥血地开创出了“开元盛世”,为历代史家所崇仰,谁料安史之乱一起,盛唐之盛便戛然而止。
虽然安史之乱后,唐朝仍然存续了144年,可已无盛唐。
若说安史之乱究竟是谁的责任,那当然是当时的皇帝李隆基,只不过历来史家和骚客因不便归咎于帝王,这才将过错扣到了杨贵妃的头上。
杨贵妃是不是红颜祸水呢?想来也是,李隆基确实是在得到了她之后才越发地荒废朝政,所以白居易也才会写出“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样的诗句,只怪杨贵妃生得太美,身段太妖娆,李隆基才会如此着迷。
杨贵妃你自己看看,你没有入宫之前,皇帝如何?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一心扑在朝政之上,一心想着为国为民,一心为了李唐江山。
可是你入宫之后,他变了,他一心扑在你的温柔乡里,一心倒在你的石榴裙下,从此不再专心于朝政,所以才让奸臣当道。
哪怕是安禄山举兵反唐的时候,打的也是清君侧的旗号,清谁呢?当时君侧是宠妃杨贵妃,是宠臣杨国忠,安禄山所要清的当然便是杨贵妃和杨国忠。
所以,对于安史之乱的责任,无数的人将之归咎于杨贵妃。
可是说到底,杨贵妃当时也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她也只是一个小女人而已。
她本来已经嫁给了李隆基和武惠妃的儿子李瑁,是李隆基的儿媳妇,可在武惠妃死了之后,却因为被李隆基看上了而被召入皇宫,从此成为睡在李隆基枕畔的女人,这又岂是她一个女人所能抗拒的?
她的丈夫李瑁也无能为力,也只能垂泪目送她入宫。
既入宫廷,想在佳丽无数的深宫之中过得好,不受欺负,她当然也得想尽一切办法获得李隆基的宠爱。
李隆基可能是真的爱极了杨贵妃的容颜,可是杨贵妃有没有诱导过李隆基为了她而抛开国政,置李唐江山于不顾呢?想来不会。
南宋高宗赵构在当了36年的皇帝之后,突然决定传位给赵昚,那时候的他才55岁,此后还活了30年,可是他为什么死活要传位给赵昚?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累了,我不想再当皇帝了。
李隆基之荒政可能也是这样,累了,他为了李唐奋斗了一生,临了了想要享受享受生活也是在所难免的事。
将一国国运之衰加于一个女人的头上,本便不可理喻,更显得手掌实权的男儿们无能了。
说完了杨贵妃这个“红颜祸水”之后,再说说安史之乱之所以会爆发的原因,以及它能否避免。
杨贵妃的得宠,只能说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导火索,她从来不是安史之乱的根源。
安史之乱的根源一直在李隆基的身上,荒废朝政是他的错,重用杨国忠是他的错,重用安禄山同样还是他的错。
安禄山为什么敢起兵反唐?因为他手中的兵多,他之所以有这么多兵,不还是李隆基自己给他的?藩镇节度使本来权力已经够大了,可李隆基倒好,安禄山当了一镇节度还不够,他竟然大手一挥划了三个镇给安禄山。
李隆基给藩镇的权力实在太大,这才导致了后期难以节制藩镇。
藩镇之所以成尾大不掉之势,这是制度之错,也是李隆基之错,倘若一开始他没给藩镇那么大的权力,又何至于此?
藩镇之势既成,说实话到了玄宗后期,实际上“安史之乱”几乎已经不可避免了,没有安禄山和史思明,也会有王禄山和李思明。
所以,如果想要避免“安史之乱”,李隆基宠不宠爱杨贵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够解决后期可能会存在的病症,比如藩镇的问题,比如奸臣为祸的问题,这便要求唐玄宗得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并且玄宗后期所面临的问题,必须得在中期开始着手解决。
非如此,“安史之乱”无可避免。
可是人之为人,肯定会犯错,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精力和判断力必然下降,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
李隆基自以为一切在握,实际上很多事情早已经脱离了他的掌控,只是他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