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
穿越回南宋时期
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也许有人大喊,我想看美女!
哈哈哈美女可自行百度
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南宋时期的天气服务
每天早晨起床
第一件事是不是打开手机
看“气象在线”的天气预报呢?
但古代可没有这样先进的科技
八百年前的杭州市民每天早晨起床
就能“收听”到报晓人
带来的当日气象服务
他们打着铁板或木鱼儿开始沿街高喊
“天色晴明!”这是好天气
若是阴天就喊:“天色阴晦。”
下雨就拉着长音:“雨……。”
自从北宋都城开封废除街鼓制度以后
开封城逐渐出现一批“报晓人”
他们负责每天天明的报晓工作
南宋都城临安沿袭这种风俗
报晓人在每天报晓的同时
还报告天气情况
当时对报晓人可能有较为严格的约束
即使是风雨霜雪等恶劣天气里
报晓人也 不敢有一日停歇
联想到了现在的996
老板让加班
你是不是大气都不敢喘
·南宋天气预报什么样·
根据南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的记载,每天清晨四更前后,当杭州城周边的寺观开始鸣钟之时,寺观中的行者头陀就会沿街报晓兼报告天气。若晴则说“天色晴明”,阴则说“天色阴晦”,雨则说“雨”。其 报告的方式主要是 寺观庵舍的行者头陀在划定好的区域内,沿街敲打铁板或木鱼,口头报告天气,为上朝的官员、宿卫的士兵以及市民服务。
由以上可见
在南宋都城临安
已经有了“日常化”的气象服务
报晓人每日所报天气
是实况的可能性较大
但也不排除是当日的天气预报
其信息来源可能是位于临安城中的
南宋皇家天象管理机构“太史局”
· 是谁在预测天气 ·
早在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十一月的一天,宋真宗与大臣王旦有一段对话:皇帝说昨天傍晚的降雪突然停了,到了夜里让人在宫廷中看视,看视的人汇报说雪还会继续下,而且不小。到了次日积雪果然超过了一尺。在夜晚预测次日雪情,而且结果很准确,如果不是碰运气,那么当时24小时内的预测水平还是相当高的。文中虽未提及是何人预测的天气,但从“於宫廷视之”这句话推断,应该是 值宿于皇城内的翰林天文局的技术官员所为。
宋人的祈祷行为非常普遍
一旦有异常旱涝天气时
从皇帝到各级官员
乃至普通百姓都要虔诚祈祷
宋代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
增强祈雨的效果
在公开祈祷前常事先让太史官进行天气预报
以便选择适当的时机祈雨
如何确定祈雨时间
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的夏季,京师开封出现旱情,谏官王公素请求皇帝亲自去祈雨。当时的皇帝宋仁宗说:“太史官说本月初二日当能下雨,打算一日去祈雨。”仁宗皇帝根据初二日有雨的预报,决定初一日祈祷,那么太史官的预报应该是在初一日之前做出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的 太史官至少已经能够进行48小时以上的晴雨预报。史书上虽然没有记录此次预报结果是否准确,但这是宋代太史局进行天气预报的直接记载。
由于宋末战乱
大量史料典籍佚失
今天已经很难看到
南宋太史局工作全貌和业务流程了
尽管尚缺乏直接证据表明
南宋都城临安已开展日常天气预测
但是从史料中的蛛丝马迹分析
特别是关于“报晓人”和“报天气”的记载来看
南宋临安城已经有
惠及普通大众的日常气象服务
开展气象服务的机构
可能是负责“占候风气云雨”的太史局
北宋时期该机构更多是为皇家服务
南宋如何预测天气
南宋宁宗时期,太史局包括气象观测与预测在内的技术官员一度达到125名。据南宋章如愚所著的《群书考索》记载,太史局的技术官员“保章正”就是“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视日旁之云色降下也,知水旱所下之国”。他们 负责占候风气云雨,并随时将天气情况和占验结果向皇帝汇报。《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日将午,雷暴震”,当雷暴天气发生时,太史局会进行观测和占验,把天气情况报告皇帝,并以“占辞”的方式趁机向皇帝进言:“国家发号布德,未及黎庶。”借此引起皇帝的重视。
距离21世纪,宋代已经过去许久
如今各行各业、人民群众
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
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断拓展气象服务领域
以更丰富、更优质的气象服务产品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是我们“气象在线”平台的目标
欢迎继续关注我们!
一起了解更多气象小故事~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