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危机爆发背景下,美国联储局本次选择加息0.25厘是权衡通胀压力和金融风险的体现。笔者认为,后续美联储或将根据信贷紧缩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决定加息的高度和持续时间。本轮银行危机似乎并未过多影响美联储抗击通胀的“主旋律”,市场不宜过度押注年内大幅降息的可能性。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议息会议声明发布半小时后,发表讲话并接受采访。首先,解释了本次经济预测和去年12月相似,主要考虑到两方面因素相互抵销:一方面是近期数据强劲、紧缩的必要性提升,另一方面也考虑到银行事件后信贷紧缩(credit tightening)的影响。其次,多次强调信贷紧缩和货币紧缩的作用是同向的。再次,倾向于认为硅谷银行事件是“独立事件”,不认为美国银行体系存在系统性缺陷。最后,承认未来信贷紧缩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较大不确定性,对美国经济和利率预测的信心略显不足,对“软着陆”的信心似乎也在下降。
经济前景仍不明朗
鲍威尔讲话后,市场似乎在交易“衰退”:美股三大股指由涨转跌,最终均收跌1.6%左右;10年美债收益率进一步回落,最终收于3.44厘、日内跌17点子;美元指数突然跳水,最深跌至102附近,创2月初以来新低;金价则突然跃升,日内涨1.5%。
具体来看:
(1)关于硅谷银行事件。本次记者会几乎一半的问题均围绕美国银行业危机。总的来看,鲍威尔对于美国银行体系的韧性表现出较强信心:强调银行存款是安全的,认为硅谷银行暴雷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的经营行为(包括存款来源单一、对长期国债等资产过度暴露等),最后强调了该事件不能说明美国银行业存在缺陷。此外,很多记者询问有关硅谷银行调查的进展,鲍威尔拒绝透露调查进展,直言不愿意在调查结果公布前向公众表达其个人的看法。
(2)关于经济增长。首先,鲍威尔称近期美国经济数据比预期的更强,但银行信贷条件也更紧,因此最新的经济预测考虑到了上述因素的相互抵销。但整体而言,为了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增长需要在未来一段时间低于长期趋势(below trend)。其次,鲍威尔提到经济衰退通常是非线性的,因此未来经济走势存在不确定性。再次,当被问及“软着陆”还能否实现时,鲍威尔的表达更显犹豫,其称路径是存在的,但现在做出判断可能过早(too early to say)。
(3)关于通胀。有记者问,上次会议鲍威尔曾九次提到“反通胀”(disinflationary)的进展,目前反通胀仍在继续吗?鲍威尔首先幽默地纠正“是十二次”,之后他仍认为反通胀进展在继续。其认为PCE(核心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中44%的部分正在降温,但剩余56%的部分(主要是非住房服务价格)没有太多进展。
(4)关于利率。总的来看,鲍威尔仍然认为利率决策应保持灵活,仍遵循数据依赖原则。有记者问,当前选择继续加息会不会放大金融风险?鲍威尔强调,本次加息决策主要基于宏观指标,对金融稳定并未展露出过度担忧。有记者问,点阵图预计年内仍会维持终端利率不变,这和市场降息预期有很大出入,是市场错了吗?鲍威尔称,点阵图展现的是委员们当下的基准预测,但银行危机事件很临时(so recent),因此未来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有记者问,如果到年中发现通胀仍然顽固,美联储会不会选择停止加息来等待通胀回落?鲍威尔较为坚决地回答No。
(5)关于缩表和扩表。关于美联储在硅谷银行事件后一周内扩表约3000亿美元,鲍威尔强调此“扩表”和量化宽松(QE)有很大区别:QE的目标是增大国债需求、压低利率,但近期的扩表(以贴现窗口为主)并没有此含义。有记者问,美联储是否考虑改变目前的缩表路径?鲍威尔称,本次会议没有对此进行讨论。
(6)关于金融市场条件。有记者问,如何看待当前的金融条件?鲍威尔称,目前的金融条件倾向于收紧,且收紧幅度或比传统的衡量指标展现出的情况更大,因为传统指标主要基于利率,没有考虑信用紧缩的影响。
信贷紧缩歪打正着
美联储本次选择加息0.25厘已是权衡通胀压力和金融风险的体现。一方面,2023年以来的美国经济数据整体强于预期,美联储抗击通胀的紧迫性上升,原本加息0.5厘一度也是可选项,只是在硅谷银行事件后退出可选项。另一方面,硅谷银行事件后,美联储加息行动势必需要考虑金融稳定目标,同时也需考虑信贷紧缩会增大经济下行压力,因此选择维持0.25厘的加息幅度。至于为何不选择暂停加息,笔者认为,美联储坚持按照既定路径加息,可以释放出“一切在掌握之中”的信号,这对于稳定市场预期、阻遏风险发散是非常重要的。美联储前副主席克拉里达(Richard Clarida)此前也建议,若美联储暂停加息,市场可能会怀疑是不是美联储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真相”,引发市场恐慌。
往后看,笔者认为银行危机“最坏时期”已过,“抗通胀”仍是美联储的主旋律。可从三个方面理解“金融稳定”与“通胀风险”的关系:
一是,轻重缓急不同。短期来看,“金融稳定”的阶段重要性超过“物价稳定”,美联储通过选择维持小幅加息(而不是加快加息),以及适当扩表并默许市场利率有所回落,尽快完成“金融稳定”的棘手任务。待风险缓释后,美联储完全可以再投入到“抗通胀”的中期任务中去。
二是,工具选择不同。美联储可以通过结构性工具遏制金融风险,如设立BTFP(银行定期融资计划)、扩大贴现窗口等,但在总量性政策上坚持加息,无需放弃遏制通胀的目标。
三是,银行危机事实上能“歪打正着”抗通胀。银行危机并非好事,但其会带来通缩效应(disinflationary effect)。正如本次记者会鲍威尔不断强调的,信贷紧缩的影响恰恰符合“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某种程度上,在银行体系已大致稳定的前提下,信贷紧缩是需求降温的必要条件,甚至可以说是美联储“乐见”的。
往后看,美联储可能根据信贷紧缩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来决定加息的高度和持续时间。本轮银行危机似乎并未过多影响美联储抗击通胀的“主旋律”,市场不宜过度押注年内大幅降息的可能性。
银行危机可控
10年期美债收益率波动中枢下移至3.5厘,未来再度破4厘难度大。短期来看,硅谷银行事件后,“加快加息”预期已被打破;中期来看,银行危机后,美国中小银行信贷紧缩将冲击实体经济,美国经济衰退风险进一步上升。不过,下半年会否降息、降息几次仍有待观察。笔者倾向于认为,下半年美联储将坚持数据依赖的一贯做法,当然其未必会像目前美联储点阵图表现的那样坚决,也可能不会像CME(芝加哥商交所)市场预期的大幅降息。
美国银行业危机对美股的情绪影响告一段落,多空因素依然并存。首先,大部分危机导火索已被“浇灭”,笔者判断美国银行体系整体稳健,系统性风险应可控。这也解释了,硅谷银行倒闭以来,道琼斯银行指数大幅下跌,但标普500指数反而温和上涨。尤其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态更多支持政策在路上后,美国中小银行股票大涨,就是市场恐慌情绪告一段落的体现。其次,从50日超买超卖指标看,标普500指数已经脱离“超卖”区间。未来一段时间,美股多空因素并存:压力来自对信贷紧缩和经济衰退的担忧(盈利端),机遇来自美联储加息或受制约、美债上行动能减弱(估值端)。
美元指数波动区间或将保持在100-105左右。银行危机冲击下,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美联储加息亦接近尾声,美元承压。但全球经济金融风险犹存,阶段性避险需求或将限制美元跌幅。尤其是,考虑到欧洲经济风险高于美国(因通胀压力、政府债务和能源风险均更高),欧洲银行业风险亦可能高于美国。虽然欧央行短期加息节奏超过美联储,但欧央行行长拉加德已表示可能暂缓加息,货币政策紧缩差异对欧元的支撑从而对美元的牵扯亦会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