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以来,我遇到了大量因拒绝上学而被父母带来就诊的患者。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厌学是青春期叛逆所致,来看门诊只是为了借医生的口告诉他们“没病”。然而事实上有些孩子确实病了,只是家长还没有发现。有的孩子出现了妄想、幻听等严重症状,有的孩子抑郁得不想活了,甚至采用过自杀行为,也没得到家长的理解。我感到十分痛心,于是萌生了开设厌学门诊的念头。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相关活动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表现为知情意的不同方面,对其命名也有所不同。比如,从认知方面看,厌学可以分为学业倦怠和学校倦怠;从情绪方面看可以分为学校恐怖症和学校焦虑;从行为方面看则是分为学校缺勤、逃学、拒绝上学等。
可以说,厌学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有较高的发生率。厌学在我国也普遍存在。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我国厌学儿童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为了帮助孩子们重拾学习兴趣,2023年2月14日,我院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科开设了厌学门诊,周一至周日均开放,目前每周挂号约150人次。
我接诊的厌学患者以初、高中生为主,还有一部分是小学生及大学生。他们中最常见的行为表现是:反复交替出现不上学、缺课;在某一学期某段时间完全不上学;长期休学在家。他们有的情绪低落、易哭泣、觉得生活毫无意义;有的感到恐惧、害怕、入睡困难、脾气大;有的出现自我伤害甚至自杀行为;还有的产生头痛、胸闷、气短、腹胀、尿频等一些躯体不适症状。
要找厌学的原因,我们首先就得区分是成长中的烦恼还是真的病了。如果患者确实有病症,我们还是按照成长中的烦恼来处理,就会适得其反,还会影响家庭、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成长中的烦恼导致厌学,比如受家庭环境或不良校园事件的影响,还有恋爱的烦恼等,我们应以心理治疗为主、物理治疗为辅,必要时才加上药物治疗。
如果是病了,儿童青少年容易影响学业、导致厌学的疾病有:智力发育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破坏性、冲动控制及品行障碍;焦虑障碍;强迫及相关障碍;分离障碍及躯体相关症状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我们需要进行系统干预。比如对于一名患有严重抑郁障碍的患者,仅仅依靠言语开导,反而会让他更加绝望,觉得全世界的人都不理解自己。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需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为辅的综合干预。
几年前的一个患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看来,学校就像一个不透气的罩子,他一进去就感到紧张、恐惧,因此不想去学校,长期请假在家。他们在多家医院反复就诊,诊断均是情绪障碍,给予了相应改善情绪的药物治疗,但每次均因服的药物量大伴有副作用而自行停药,治疗效果不理想,于是来到我的门诊寻求帮助。
当时家长很急切地说:“我们该看的地方都看过了,每到一个地方,诊断差不多,用的药也差不多,孩子就是不配合好好服药,把药停了,我们真拿他没办法。”面对父母的火急火燎,患者只是低头不语,多问少答。最初我的治疗方案也是以改善情绪的药物为主、心理治疗为辅。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进一步袒露心声,说自己一到学校就紧张,是因为莫名的害怕,时常觉得有人跟着自己,但对这个人的感觉是模糊的。这种莫名的害怕实则与其更小时候的创伤经历有关。我及时调整方案,减少了改善情绪的药物量,加大了心理治疗对创伤的处理方式,该患者也能坚持服药,最终得以恢复,重返校园并考上了大学。
对于已经有厌学问题的孩子,建议家长不要预先假设孩子就是青春期叛逆,装病逃避上学的痛苦。实际上孩子不去上学的行为,就已经是在发出求助信号。家长真正该做的是认真对待和多倾听,如果简单的心理调适没有效果,可以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