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大名鼎鼎的刘和平编剧的历史正剧,《雍正王朝》于1999年在电视一套播出时,收视率爆火,高达14.06%。而《大明王朝1566》于2007年在湖南卫视播出时,收视率惨淡,不及0.5%。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我想,除了播出的年代、平台、收视主体受众不同外,两部剧本身的情节差别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要知道,对大部分的观众来讲,观影的话,首先需要让他们明白这个故事,然后才可能去思考这个故事背后所蕴含的道理。
这就好比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为什么远比他的《一步之遥》、《邪不压正》更火爆,这不是因为《让子弹飞》中姜文造好梗、调好料、端到你面前让你笑,而是因为《让子弹飞》抛去所有的隐喻,都是一个个吸引人眼球的故事。这让你三刷,乃至四刷之后,依然能够找到让你惊喜的地方。
毕竟,影片是用来给观众看的,因此,要想打动观众,一定要考虑“与观众合作”,而不是一味“自我表达”。
当然,《雍正王朝》的细节、情节自然也是有的。但是,抛去《雍正王朝》的细节、情节,它的剧情更好理解,观众很容易找到抓手,也容易得到问题的答案。
它把多方势力的斗争,多种利益的冲突,归纳到了雍正的皇储之争的主线。在兼顾历史真实的情况下,对实情的复杂度做了精简。
比如:看《雍正王朝》时,从九子夺嫡到推行新政,也许有部分观众是迷糊的。但是,老四的冷面为国,老八的假仁假义,老十三的侠骨热肠,老康熙的隐忍权谋,观众还是可以看得懂的。毕竟,看不出什么门道来,总还是有热闹可看的。
但是,《大明王朝1566》的观影门槛就要高非常多。
《大明王朝1566》没有在主线上屏蔽个人的思想,相反,他的主线是个人思想碰撞而成的。
不仅如此,在《大明王朝1566》中甚至都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主角。
比如:贪官严嵩,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虚弱的老人。嘉庆皇帝一心修道,却在暗中把控着朝臣之间的平衡。
裕王手下的三位师傅张居正、高拱、徐阶,也是各有各的算盘。扳倒严嵩后,张居正、高拱间的嫌隙愈发明显,裕王束手无措地发现,牵扯大明财税的商人,从严阁老的亲信变成了徐阁老的乡党。
举世闻名的清官海瑞,却又有不近人情之处,对于妻子和女儿更是亏欠颇多。
就连海瑞手下的县吏,也是个见风使舵的普通人。
可以说,这部剧的复杂度,在于很多问题的答案并不在直给,需要你去思考。
如果带着传统思维,观众可能会在各式各样的人物和情节中晕头转向,不知道该支持谁,也就导致大量观众不能入戏。
显然,这就注定了在电视播放的角度看,《大明王朝1566》必然遇冷。
但是,即便《大明王朝1566》首播遭遇爆冷,可是,依旧阻挡不了它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我想,这也是该剧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