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如今应该也有许多人记得,《英雄儿女》中王成高呼“向我开炮”时令人动容的悲壮。这部影片激励了一代中国儿女,而在他们之中,怀抱着保家卫国的梦想而参军、并在后来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军人们,又以实际行动证明了,“王成”存在于每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心中。
杨启良也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老山战役的一员。这位“杀气腾腾”的军人,因在对战中的英勇和大无畏被誉为“老山王成”。照片中的他浑身挂满了手榴弹,眼神犀利,浑身都是从战场上的厮杀中积攒出的军人气势。
杨启良
这张照片在网络上流传很广,虽然很多人不知道照片中的人是谁,但一点都不妨碍大家为他献上最崇高的敬意。网友们称赞道,这才是真正能“让敌人颤抖,让队友信赖”的英雄。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也曾与越南发生过战争,从1973年起,越南对中国发起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攻击骚扰。
到1979年,中方忍无可忍,令边防部队对作乱得越军进行自卫反击的作战。2月17日至3月16日,仅仅一个月,中国军队便完成了所有的作战任务并凯旋。
但越南根本没有被打服,在中方撤退后依然不依不饶,占据了中越边境上的许多山头与骑线点。中国只能再度派出军队,与越方进行了一场长达5年的“两山轮战”。
这“两山”分别是“老山”和“阴山”,中方的任务正是收复被越军控制的这两处中国国境内的领土,并进行针对越方侵略的“拔点作战”。
越南战争
杨启良正是“老山战役”中的一大功臣。1961年,杨启良出生于浙江台州黄岩区;1983年,22岁的杨启良便应征入伍了。此时杨启良刚好赶上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末班车,直接参与了对越的作战。
对越作战无疑是艰苦的。且不说,但凡是战争,便是艰险无比、险象环生;单说云南的气候条件和战士们的生存环境,就已经足够让人触目惊心了。
老山战役的军中甚至一度流行着“仗好打,苦难挨”这样的话。多年以后的杨启良在跟同事提到过,自己当年和战友在“猫耳洞”中住了整整一年,一年中没洗过一次脸,没换过一次衣服。
所谓的“猫耳洞”是一种用于军事隐蔽的防炮洞,因外形有点像猫耳而得名,是打仗时在土坡旁挖出的可以栖身的洞穴。
老山一带是喀斯特地貌,原本就有很多洞穴可以直接当作“猫耳洞”使用。杨启良他们因作战需要直接居住在其中。
“猫耳洞”的容积极其狭小。一个猫耳洞里住一个人或几个人,放一些生活用品、枪支弹药,就已经满满当当,站在里面根本直不起腰,伸不开腿。吃的只有压缩饼干和罐头,喝的就是雨水,哪管它卫不卫生。
而且,有雨水喝已经不错了,不下雨的日子实在是让他们干渴难熬。但下雨也不是什么好事。到了雨季,猫耳洞中大量积水,东西和人都被泡在水里。为防止枪支子弹等东西被泡坏,杨启良和战友们只能高高举着东西,自己站在水中。
长期在潮湿环境中容易滋生各种各样的细菌。战士们一直处于备战状态,身上几乎不可能一点剐蹭都没有。
只要有一点点伤口,细菌就能乘虚而入,随着积水或潮气进入人的身体,引起发炎、红肿、溃烂。杨启良跟同事们讲过,猫耳洞狭窄不通风,其中温度高、湿度大,他的许多战友们腿和脚趾都腐烂了。还有很多战友都得了皮肤病,身上长出了无数脓疮。
身体上的损伤与衣服接触便疼痛不堪,伤口与衣服粘连在一起只会引发二次伤害。再加上潮湿天气使得衣服霉烂,杨启良他们干脆把衣服全脱了,如同原始人一般生活在猫耳洞中。索性深山老林中也没有他人,这样还能稍微减轻一点身体上的痛苦。
就是在这种堪称“灾难”级别的条件下,杨启良和他的战友们一起生活了一年。但即便如此,杨启良心中想着的,也只有“打赢这场仗”。
也正是因着这股子意气,杨启良在战场上骁勇无比。不仅杨启良这样想,他的战友们都是这样,奋不顾身地追求着胜利。作为陆军第1军1师2团3连7班的班长,杨启良参加了“852行动计划”。
在“852行动计划”之前的“851行动计划”大获全胜,越军惨败后伤亡者无数,不论是实力还是士气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852行动计划”可以说是一场乘胜追击的战役,中方军队正是要这样主动出击,一鼓作气地拿下越军的156、168、166、138、小尖山等阵地,还有南嘎地区。
为了这次作战,中方军队提前进行了无数的勘察、模拟,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加上重重保障,以一次次沙盘推演和实兵演练尽力提升着获胜的可能性。
最终出击的时间被定在了半夜。这次出击的气象条件要求极苛刻,上半夜为军队出动需要有足以照明的月光;下半夜为便于潜行又需要月光消失。气象部门选出了1985年3月8日为最适合的一天,“852行动”便从这一晚开始。
当时的任务分配是这样的:步兵1师1团6连负责攻占138、小尖山阵地,步兵1师2团1连负责攻占168阵地,步兵1师2团2连负责攻占156号阵地,步兵1师2团3连负责攻占清水河门户166号阵地同时出击167号阵地,步兵1师3团1连负责攻占南嘎,炮兵随机应变支援步兵战斗,其他部门负责军工、信息干扰等辅助工作。
杨启良隶属于1师2团3连,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因为部队安排了更加偏向“奇袭”的作战企划,主力军便是各步兵连,会有分队在侧提供火力支援。杨启良接到的任务是组织12名战士组成两支敢死队,去拿下166高地及北侧无名高地。
至凌晨六点十分,138、166、168、南嘎等地点同时燃起了战火,中方的奇袭打得越军措手不及,只能唤炮兵前来援助。接下来的对战中,中越双方的炮火以强势的火力互相攻击,步兵们也是杀红了眼。
一番艰苦的作战后,攻占166高地和北侧无名高地的敢死队在杨启良的带领下,非常顺利地成功拿下了高地。但中方的节节胜利招来了越军的不甘与的疯狂反扑。
3月9日,越军派出了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向156、166、168号高地袭来,将进攻的重头集中在杨启良所在的166高地上。
之前越军败得太惨,在这次反扑中他们已经不考虑太多,只是不顾损失、不计后果地多次强攻。就算中方的实力是强于越方的,也顶不住越方这种疯狂的打法,中方也新添了许多伤亡。
敌人来了一波又一波,每一波的进攻都很不要命。当晚,杨启良带着他们7班的3个战士黄超、吴天平和孔祥宝死守在北侧无名高地的1号哨位上,此时已经有其他3名队友壮烈牺牲。
留下他们四人死死守了三轮,接着其他三人又先后受伤,剩下杨启良一个人苦苦支撑。更糟的是,杨启良从连指挥所那里收到了这样的讯息:“敌人炮火太猛,预备队上不去,你一定要守住阵地!”
从3月8日作战开始,杨启良就没吃过饭了,两天高强度的战斗带来了饥饿和疲劳,高度集中于作战的精神却又将这些负面状态隐藏于脑后。
除此之外,杨启良的左腿还受了很重的伤,但他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闲去管这伤口。杨启良只是架着冲锋枪,扔着手榴弹,完全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战局。
借助着地势,杨启良能在很好地隐蔽自身的情况下,居高临下地向敌方开火。但终归寡不敌众,当地方派了连排规模的兵力攻过来时,杨启良意识到自己单枪匹马无法解决这种规模的敌人。
当机立断的,杨启良直接用报话机联系上了营指挥所:“敌人太多,向我开炮!快向我开炮!”影视中的大无畏精神在这一刻化为现实,炮兵团为了协助杨启良守好阵地,也果断开火,将向着北侧高地袭来的越军炮轰得七零八落。
直至最后,杨启良硬生生地独自坚守了4个小时,撑过了4波敌袭,与炮兵支援队配合良好,击毙了敌人18名,成功守住了阵地,也幸运的没有被炮火波及伤到性命,从这场惨烈的战争中大获全胜。
杨启良获得了一等功的荣誉,被战友们赞为“老山王成”,成为了“老山精神”的一个完美缩影。杨启良所在的1师2团3连也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坚守英雄连”,化作军中的一个传奇。
杨启良
时光流逝,战事平息,这位战功赫赫的老兵,于1996年转业进入了台州工商系统工作。等到了2010年台州经济开发区消费者协会成立后,他就在其中担任了秘书长。只不过干了五年,杨启良就退下来做了一个普通的消协干部。
不过,杨启良的工作量从没有少过,一直是个调解各种投诉中鸡毛蒜皮的“老娘舅”。不管是担任消协秘书长还是普通干部,只要有投诉上门,杨启良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事儿处理得漂漂亮亮。
而他在任期间,投诉量简直是激增,据统计杨启良平均每年要经手几百件投诉,大约能比得上别人工作量的5到10倍。
杨启良
但就是这种巨大的工作量下,杨启良还能做到以95%以上的调解率解决这些投诉。这些投诉的解决不仅意味着争端的处理,还意味着经济纠纷的解决,对民生可以说意义重大。
2013年时杨启良接到过一个投诉,投诉电话中说,某超市的面粉有问题,里面吃出了虫子。投诉人表示自己用这面粉包的饺子吃出了虫子,结果吃坏了肚子,不依不饶地要超市赔钱。
杨启良却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个人的说法有问题,这面粉和的面,还要等到饺子包好、煮好才能发现有虫吗?在和面时不是就该发现了吗?杨启良又假装不经意地问这个人买了多少面粉,包了多少饺子。
这个投诉人显然没做好撒谎的准备,称自己买了3斤面粉,用了1斤,包了50个饺子。
这种没有常识的谎言让杨启良断定这是个靠着投诉骗钱的职业投诉人。对待这种人,杨启良自然不会心慈手软。对方恼羞成怒后,仗着自己魁梧的身材威胁杨启良要打他。
但区区一个地痞流氓怎么可能比得过真正上过战场的军人,杨启良只是说了一句:“当年参加越战,打打杀杀也不是没见过。你这么闹事是没用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你不是在维权,你是在讹钱。”对方就被吓得老老实实了。
杨启良
不过,杨启良也不是在所有投诉事件中都能遇到好说话或胆子小的人。在2011年,杨启良收到了一个投诉,是一家4S店和一个车主发生了纠纷,车主表示4S店没修好自己的车,4S店表示车主是在出车祸车子坏了之后谎称是他们店没修好。
杨启良调查后发现4S店的说法属实,便按照规定做出了公正的判定,说明4S店不必为车子负责。但这个车主就不乐意了,一边辱骂,一边说要去告杨启良。
可这次事件中的无赖是普通百姓,不怕军人,也更加油盐不进。虽然杨启良也很头痛,按照自己以前的暴脾气,哪里还能让这种无理取闹的人在这里叫嚣。
但又想到自己如今是公职人员,还是肩负着引导人民群众的使命,还是忍下了火气,好声好气地跟车主讲道理。
好说歹说总算是处理好了这次的事件,说服了车主。同事都很佩服杨启良这么耐心,此时的杨启良完全就是一个看上去很和善的大叔,完全无法跟以前战场上那个杀神联系起来。
对此,杨启良只能叹道:“军人能屈能伸”。因为我们的军人就是这样,对着外敌有多勇猛,对着自己的百姓就有多耐心,全心全意守护着国家与人民。
2017年的建军节前夕,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来人拜访慰问杨启良,以表示对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雄的崇高敬意。
杨启良乐呵呵地接待了来访者们。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杨启良似乎也早已不再是二十多岁的青年战士,而是一个尽享天伦之乐的普通老人。
杨启良
不过当来访者们问起的时候,杨启良还是为他们展示了自己当年得到的军功章和牌匾。说起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事,杨启良也是感慨万千。
在军中的时光是永远无法忘怀的珍贵回忆,而当年乱飞的子弹或弹片也在杨启良身上留下了永远的伤疤。杨启良的肩膀上有着曾被弹片击中过的伤痕,左腿也曾被敌人的子弹穿透,直到如今还会不时隐隐作痛。
这些荣誉和伤痕共同构成了一个老兵的前半生。只是,六十多岁的他眼中再也没有与二十多岁相同的凶光,因为他已经不必再以铁血的姿态面对外敌,而是以平和的态度面对温暖的家人,面对台州每一个前来投诉的老百姓。
但这绝不代表他不再是一个军人,因为真正的军人的意志早已深深刻在杨启良的灵魂当中。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退伍不退色,离队不离兵,退伍军人还是兵。不论到什么时候,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始终都要有军人的魂,始终要保持一个革命军人的本色。”
军人的本性,是保家卫国、守望人民。显然,这两点杨启良都完美做到了,就算现在的他似乎只是在处理家长里短的小事,但正是这样全心为民着想的,才是真正当之无愧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