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宝应元年(762年)五月十五日的华清宫一片杀气腾腾,黑夜里,全副武装的神策军将士们刀出鞘、箭上弦,只待一声令下就将杀奔长生殿。
而长生殿里的唐肃宗已经处于弥留之际,张皇后一脸悲切地侍奉在一旁,全然不知道一场危机即将到来。
夜半时分,殿外突然传来嘈杂声,侍卫慌慌张张地跑来,还来不及张口就被一支箭射倒在皇帝的床榻前。
张皇后一惊,只见李辅国率领全副武装的禁军,威风凛凛地闯了进来。
“完了!”张皇后闭上双眼,败了,自己的命运将由这个死太监掌握了。
太子呢?她不甘心地抬头张望。
太子李豫就在人群中,他冷冷地瞟了一眼张皇后,又挥挥手。一群士卒恶狠狠地冲上来,粗暴地将张皇后拖出了长生殿。
张皇后最后看了一眼病榻上的唐肃宗,他已经不能说话,双眼睁得大大的。曾经一言九鼎的皇帝,现在只能痛心地看着眼前发生的骇人一幕,却无能为力。
后半夜,唐肃宗驾崩了,太子李豫灵前即位,是为唐代宗。
第二天,消息传遍了长安城,除了新老皇帝的交替,还有张皇后被杀,以及她的小儿子李侗去世的秘闻。
这一夜,原本应该是另一个版本。
张皇后已经让赵王李系做好了准备,单等李豫进宫后立刻将他杀害,并以皇帝的名义宣布改立李系为太子,同时抓捕李辅国。
却不料李辅国够狡猾,抢在张皇后前面动手了。
唐代宗有惊无险地登上了皇位,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他下旨宣布将张皇后废为庶人,虽然此时她已经死了。
严格来讲,唐代宗此举不合法,因为张皇后是唐肃宗册封的,他无权变更。杀害自己的嫡母更是有违人伦,但满朝竟没有一位大臣反对。
因为在大臣们的心目中,这位张皇后将来必定是大唐的祸害,唐代宗此举虽有违人伦,但符合国家大义。
从此,张皇后就成了历史反面教材,被后人骂了一千多年。但这个评价很不公平,史书的记载也多有失实之处,我要还给你一个德行高尚、能力超强的一代贤后形象。
说起来张皇后与唐肃宗李亨还是亲戚,张皇后的奶奶窦淑,与唐肃宗的奶奶昭成皇后是亲姐妹,唐玄宗(唐肃宗的父亲)小的时候就由窦淑养大。
天宝年间,张皇后嫁给太子的李亨,位份只是个良娣。
天宝十二载(753年),张良娣给李亨生下第十二子李佋。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攻入长安,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而李亨则前往灵武,承担起平叛的责任。
由于兵荒马乱,途中多次遭到散兵的袭击,这一路他们走得很艰难。张良娣尤为不易,因为当时她又怀孕了,挺着大肚子一路颠簸,连惊带吓。
然而,张良娣却表现得相当坚强,每晚宿营,她总是让李亨睡在里面,自己则睡在外面。
李亨笑笑:“御敌不是你们妇人家的事,你何必替我挡在外面呢?”
张良娣说:“路途艰难,咱们卫兵太少,万一有个不测,我好抵挡一下,给你争取一点逃跑的时间。”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却是以命换命的忠贞与刚毅,这是个勇于牺牲,心中有大义的女人。
到达灵武不久,张良娣就生下自己的第二个儿子李侗。产后才三天,人们惊讶地发现,张良娣出现在了军营里,给战士们缝补衣服。
李亨很心疼:“产妇忌劳累,你这是何苦呢?”
张良娣说:“我哪有空考虑自己的身子,眼下你的大业最重要。”
顺便补充一句,张良娣生得很漂亮,体态丰硕,善解人意,又聪明、口才好。才貌双全,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品行又好,这样的女人哪个男人不喜欢?
于是李亨登基后,立刻册封张良娣为张淑妃。
升级后的张淑妃更忙了,她“亲蚕苑中,群命妇相礼,仪物甚盛”。
丈夫日理万机,张淑妃这个女才子自然不能闲着,她成了唐肃宗的贤内助,与李辅国一起“干预朝政”。
里外一把抓,撸起袖子干粗活,洗脚上岸读公文,我的天,张淑妃还是一把万能钥匙呀,唐肃宗赚翻了!
然而,这世上从来都是庸者福分多,能者是非多,张淑妃遇上了大麻烦。
在史书上,张皇后的形象很糟糕,糟糕到让人无语。著名的史学家蔡东藩,对张淑妃有一段堪称“经典”评价:
这段话翻译一下就是:张淑妃替唐肃宗挡子弹、出产房就干活,德行足以媲美冯婕妤、马皇后。这种女人,如果配一位中等资质的男人,一定会被她迷惑住,何况唐肃宗这类笨蛋?这种阴柔狡黠的女人,对她宠爱、放纵过度,她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这什么混账逻辑?女人品行太好还有罪了?有天理没有?然而,古人的这个思想充斥着整部历史,张淑妃的“差评”就由此而来。
◑谋害建宁王李倓
建宁王李倓之死其实是一笔糊涂账,我敢说,那些为李倓鸣冤,并痛恨张淑妃的人,一定没有认真研读过历史,单凭几句原文,甚至从文学作品中得出了“李倓被张淑妃谋害致死”的结论。
关于这件事,我上一篇文章有详细分析,此处只说结论:这件事的起因是李倓行为不当,导致很多人都误以为他有危害李豫的图谋。
由于李倓总是在唐肃宗面前告张淑妃和李辅国的黑状,因此两人就以此为由,状告李倓危害李豫。
唐肃宗性子急,光看到李倓不当的行为,没有体谅李倓的善良用心,于是处死了他。
◑谋立自己的儿子
窥视储位,这种事套在身处后宫的女人身上,似乎百试百灵,但对张淑妃来说,这是不折不扣的冤案。
李亨登基时,李佋才3岁,李侗刚出生,而且张淑妃那时候还不是皇后,她的儿子们没有任何优势。
于是史书说,张淑妃因为儿子太小,虽然有想法,但却没对李豫形成危害。
这话说的,分明就是想给人栽赃,却又无从下手,于是只好靠揣度找补的小人心思。
史书也承认,唐肃宗临终前,张皇后想拥立的对象是皇三子李系。这就说明,她从来就没想过立自己的儿子。
◑谋立赵王李系
事实上,谋立李系也站不住脚,我们回顾一下那几天发生的事。
5月13日,唐玄宗驾崩,唐肃宗悲痛过度一下子病倒了。这一天,张皇后找到李豫,提出“李辅国将图不轨,若不诛之,祸在顷刻”,希望能合作除掉李辅国。
没想到李豫却拒绝了,张皇后无奈,只好向李系求援。李系满口答应,于是二人武装了二百多名宦官,埋伏在长生殿。
14日,唐肃宗病情加重,下旨由李豫监国。李豫被张皇后以唐肃宗的名义召见,却被李辅国拦住,告诉他皇后准备谋害他,并强行将他藏于马厩(藏了一天,是不是有点蹊跷)。
15日,李辅国发动兵变,处死了李系,抓捕了张皇后。
16日,唐肃宗驾崩,李豫即位,并杀害了张皇后。
请问张皇后有谋立李系吗?她仅仅是请李系做帮手对付李辅国嘛。如果李系是她的候选人,怎么可能以前没有交集?这事也能临时抱佛脚?
我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李豫拒绝后,张皇后放弃了对付李辅国的计划,她找李系只是为了防止李辅国趁机作乱,否则怎么会被李辅国这么轻松就得手了?至少要火拼一下嘛。
她的目标更不可能是李豫,因为李豫每天都会进宫探视,她要想下手李豫活不到今天。
既然张皇后堪称贤后,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甚至留下千载骂名了呢?
◐她的嫡母身份让人不得不警惕
唐肃宗立张淑妃为皇后,就是一颗歹毒的糖丸!
唐肃宗是个苦命的人,在张皇后之前,他曾经娶了两任太子妃,但由于李林甫的打击,吓得他两次离婚。
所以,唐肃宗没有嫡子,李豫以庶长子身份占了优先位。这种情况下,通常皇帝都不会再立皇后,以免皇后的儿子与太子身份冲突。
比如唐玄宗,他没有立杨贵妃,就是基于这个考虑。
可是唐肃宗不光立皇后了,而且是在立李豫为太子之前。麻烦来了,李佋和李侗因为母亲的身份变成了嫡子,李豫这个太子却是庶子。
虽然张皇后一直没有取代李豫的行为,但没人相信她是“干净”的,都用疑神疑鬼的眼神看着她,今天你没想法,明天你儿子长大了呢?
这就给她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大臣们对武则天的恐惧症
如果放在一个庸碌无为的皇后身上,这种猜疑还能轻一点,但张皇后是一把“万能钥匙”,蔡东藩口中的那种“有才有德就是罪”的女人。
如果用一个人套在她的头上很合适,也很吓人——武则天。
这不就是活脱脱的武则天再世嘛!大唐的男人们谁对这个名字不哆嗦?正统的儒生们哪个不对她心有余悸?
所以,张皇后必须要被除掉,否则大唐就会危机重重。
◐唐代宗的政治手腕
在对待张皇后的事件上,唐代宗表现出了很深的心机,我甚至认为,他跟李辅国联手做掉了张皇后。
很显然,张皇后的存在对唐代宗是个麻烦。
按照规矩,唐代宗即位后必须封张皇后为太后。以张皇后的本事,加上太后的身份,如果再有宦官相助,唐代宗这个皇帝能当得舒服吗?
因此,对唐代宗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张皇后消失。当然,这种事不能亲自操盘,李辅国来做正合适。
基于此,我个人猜测,李辅国之所以能得知张皇后要对他下手,给他出卖消息的那个奸细就是唐代宗。
至于李侗是怎么死的,用脚后跟都能猜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