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惨烈的权力争夺,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于玄武门诛杀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为何兄弟相争到血溅当场的地步呢,还得从头来看。
自从李渊从晋阳起兵,就派遣他与太穆皇后窦氏的儿子四处征战,除了第三子李玄霸因病早夭外,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皆能统兵征战,为打下大唐江山都立下汗马功劳。
而齐王李元吉为人勇武却少智,征战时能冲锋在前。但为人傲慢骄纵,在驻防并州时,放纵手下劫掠百姓钱财,引得百姓怨怒。后又领军不利,坐拥几万精兵强将,却被刘武周领五千人马击败,丢了并州,逃回长安。李渊怒责之,花了好几年打下的基业,守了几个月就丢了。且身为老四,继承顺位靠后,成为皇帝的可能极低,遂与太子李建成交好。李建成甚至允诺他,成为皇帝后,将他立为继承人,因而支持李建成。
而剩下的由其他嫔妃生的十多位儿子皆年少,且根基尚浅,根本就不在继承人的讨论之列。因此有能力争夺皇位的就剩下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
太子李建成的优势是身为嫡长子,得到他父亲李渊和弟弟李元吉的支持。而且长子继位也是中华正统,唐军势力中的诸多臣下也持这样的态度。而秦王李世民打下了唐朝大部分的江山,功盖寰宇,且手下文武诸多能者,谋策有房玄龄、杜如晦,征战有秦琼、程咬金、长孙无忌、尉迟敬德。而唐王李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则是数有败绩,论功难以匹及。
至此,隐患就此埋下。太子李建成自然是对继承大统有所期待,而李世民的态度是如何呢。原来,李世民开始打天下的时候,也没有想得太多,打胜仗,当然甚好,打败战,则有可能有性命之忧,所以就尽力取胜了。哪知道,自身实力加上部下强者众多,越胜越多,结果就立下了不世之功。
而矛盾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太子一派觉得秦王派威胁甚大,因为战功太过显赫了,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太子派。如果秦王想要反叛或者篡位,必然响应者众多,潜在威胁极大。而秦王派也是进退两难,古语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秦王李世民,战功赫赫,又廉政爱民,声名远播,深得民心。这样必然会引起太子派的猜忌。哪怕你没有争储之心,但人心隔肚皮,他人就是觉得你会反叛作乱,定然视你为眼中钉。
因此,玄武门事变几乎是绝对会发生的,除非唐王李渊有能力亲自调和双方的矛盾。然而,李渊却错过了这样的机会,既没有及时地给太子派扩大影响力的机会,也没有及时削弱秦王派的实力。
晚年的唐王李渊有数十位嫔妃,太子和齐王便给嫔妃们献上厚礼,让她们为自己说好话。而秦王李世民则是对她们毫无兴趣,只是想念自己去世的母亲,为母亲没有见到大唐盛世的到来感到遗憾。由此,秦王就得罪了嫔妃们,嫔妃们就常在后宫说李世民的坏话,于是李渊就渐渐疏远了李世民。而当世间又有叛乱时,又得依靠李世民去平叛,陷入一种奇怪的境地。
由于,嫔妃的多次谗言陷害,李世民便想离开长安去洛阳驻守。结果 ,嫔妃们又在李渊耳边吹耳边风,说秦王要去洛阳自立为王。结果去洛阳的计划又被李渊制止了。而太子和齐王对付秦王的计划也在暗中进行。秦王也感受的情形似乎愈来愈对自己不利。而秦王的部下更是着急,如果太子派率先开展了行动,一旦秦王失势,必将清洗秦王的部下,到时候真的时生死难测了。而秦王李世民还是犹豫不决,他的确是不想骨肉相残。后太子派又以各种各样的借口,将亲王府中的精锐尽数调离,外放了李世民的谋臣房玄龄和杜如晦。
当时,突厥袭扰边境,李渊便派齐王李元吉出发平乱,而李元吉趁机要求带上秦王府的将领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以及秦琼。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定计,在李元吉出征的时候,李建成和李世民将在昆明池为之送行。到时,趁着李世民的大将皆不在身边,将之一举斩杀,上报父皇,就说李世民急病暴毙,再逼父皇交付国家大事给我们,则大事一举而定。
结果这个消息被秦王安排在太子府的一个卧底听到了,即告李世民。于是,李世民召集仅留在秦王府的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议策略。长孙无忌劝说:“应立马起事,先下手为强。不然必为所害。”尉迟敬德也说:“如再犹豫,王必遭灾祸,而我和无忌兄为了活命就将要离开了秦王府了。”李世民叹息一声,只得答应。兄弟相残的惨剧还是要发生了。
公元六二六年七月一日,秦王李世民进宫面见李渊,诉说:“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惑乱后宫,散发谣言且欲取儿臣之命,请父皇做主。”李渊大惊竟有其事,就答应李世民,明日将召见太子和齐王,问清是否属实。而后宫一嫔妃得知此事,急告太子李建成。
于是,李建成找来李元吉商议,李元吉建议先称病不上朝,观察情势。李建成则是说道:“如今,宫中都是我们的人,我们应当先面见父皇,亲自打听是否确有其事,再做定夺。”然而,太子派不知道的是,玄武门的禁卫总领常何名曾经是李世民的部下,是秦王派的一员。宫中的势力并非都是掌握在太子派手中。
而后,忠于太子派的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余人闻讯赶来欲救太子和齐王,双方大战于玄武门。秦王带的伏军兵少,渐渐不能敌。还是尉迟敬德提了太子和齐王的头颅示于众军,太子派的人马顿时失去战意,四散溃逃。
于是,尉迟敬德带甲持矛进入武德殿面见李渊。李渊惊道,“这又是谁人造反?“尉迟敬德告知:“因为太子和齐王妒忌秦王的威望,策划了除掉秦王的阴谋,被秦王诛灭了。请皇上将国家大事委托给秦王,这样才会国泰民安,不会再生事端。”李渊只能说道:“这亦是我的心愿。”于是发布了亲笔赦令,命令各处兵马听从秦王的指挥。于是秦王一统了京城的军队,又解散了太子府和齐王府的部队,放他们自行离开。至此,秦王取得了争储的胜利。两个月后,唐高祖李渊退位,将帝位传给了秦王李世民。
至此,李世民成为了皇帝,开始了他辉煌的帝王生涯,开创了贞观之治。但是,这次的争夺皇储地位的争斗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个污点,毕竟为了杜绝后患,李世民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子女。然而,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成为一个帝王,要想社会安稳不发生动乱,必须狠下心来剪除一切对江山社稷有危害的源头。在封建社会,这是再不忍也必须要做的决定。
令人赞赏的是,太宗皇帝并没有隐瞒这一段残酷的历史,他令史官如实地记载了玄武门之变的详细过程。也许是要以史为鉴,警醒自己,将来要谨记太上皇李渊犯下的错误。免得再发生骨肉相残的惨剧。